科室: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 陳春光

  相信很多耳鼻咽喉科和眼科的醫生常有這樣的遭遇,很多兒童常常有不自主的乾咳、皺鼻、擠眼,嘆氣等症狀來就診,但常常以鼻炎、咽炎、結膜炎或當做過敏性疾病反覆治療後卻始終不能治癒,或常反覆發作。長期大量用藥、換藥給兒童的生長髮育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就是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因早期以面部的肌肉抽動或聲音的抽動而常首先就診與耳鼻喉科或眼科,其本質是一種神經內科的疾病。該病有以下幾個特點:1.多動,但不是多動症,只是精力旺盛。2.抽動,以面部為主,常為擠眼、皺鼻、乾咳等症狀。3.後期會有穢語綜合徵。所以早期的正確診斷非常關鍵。在臨床上常有以下特點:

  1.家長常常非常緊張、重視,常過度詢問孩子,或制止,我們稱為“行為強化”,並有多次就診的經歷。

  2.抽動現象有規律,常常在玩耍、互動性活動、睡眠時,乾咳、眨眼等症狀消失,在閒下來、或不喜歡做的事時症狀又出現。

  3.面部症狀可以同時出現,也可以逐個出現,常當成壞習慣。

  4.各項檢查一般均正常,無器質性病變,孩子身體狀況一般均良好。

  5.常在短期內多次就診,醫生常會誤診,眼科醫生說“結膜炎”;耳鼻喉科醫生說“鼻炎”、“咽炎”;內科醫生說是“支氣管炎”。但經多科治療、反覆用藥卻療效不佳。

  那麼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到底是種什麼病呢?短暫性抽動障礙是一種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是由於一組肌肉的突然的收縮引起的無目的性的抽動,動作快而不自主,並經常重複。其原因有三:①原來的具有保護性意義的動作(如結膜炎、眼異物引起的眨眼、咽炎引起的咯痰聲),以後變為習慣性的動作,②由於模仿他人的習得性動作,③由於精神刺激、心理壓力較大,為了緊張情緒的渲洩而致。短暫性抽動障礙最常見於4-10歲的兒童,男孩多見。抽動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如瞼肌抽動導致擠眼、呲牙,喉肌抽動導致咯痰聲,頸部和四肢肌肉抽動導致頭抖動、點頭、扭脖子、搖手臂、抖腿等,故經常首診於眼科和耳鼻喉科。

  那麼作為耳鼻喉眼科的醫生,還有孩子的家長應該如何對待這種疾病呢?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疏導家長的緊張心理,不要過分關注和反覆提醒兒童的抽動動作,對其抽動動作應採取
“行為弱化”治療,即不要過分詢問關心或簡單讓其剋制,研究表明,鬆弛的互動性交流有助於弱化抽動的行為。

  2.對於首診醫生應該對該病有所認識,起碼可以做到指導患兒家長到神經內科正確就診。否則簡單的以“結膜炎”、“咽炎”、“鼻炎”治療,非但沒有效果,而且時間長了,抽動症狀會以習慣的方式保留下來,必須使用精神疾病的藥物才能控制。

  3.早期以“行為弱化”治療為主,輔以谷維素+維生素B1中短期口服治療,中晚期,一旦抽動有長期習慣的傾向,應及時到神經科就診,以藥物中斷“惡性迴圈”,可供選擇的藥物有氟哌啶醇、泰必利、苯海拉明等。

  總之,該病需要醫生、家長、孩子共同交流、溝通、認識才能有效診斷、治療的一種精神性的疾病,對於患兒出現的症狀,採用生物-心理-社會三維醫學的模式分析對待,醫生只有治療好“病人”,才能有效地治療治好“疾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