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內科 主任醫師 楊達勝

  醫療輻照是x線被發現後最早獲得實際應用的領域,也是目前人類所受到的最大的人工電離輻射來源。特別是診斷x線,所產生的世界人口年均有效劑量占人工輻射源總年均有效劑量的95%以上。

  人體接受過量射線可引起細胞不可逆的損害及染色體畸變,影響受照個體及其後代。有資料表明,CT診斷的有效輻射劑量與日本原子彈爆炸時在離爆炸中心數英里的倖存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相近(當然受照方式和射線種類不盡相同)。另外,有研究表明:接受過x線檢查的人,當其壽命超過75歲時,癌症發生概率將增加0.6%,主要是膀胱癌、結腸癌和白血病。兒童尤其是低齡小兒處於生長髮育期,細胞分裂更新速度和比例遠高於成人,所以對放射線的敏感性也遠高於成人。小兒受輻照年齡越小,致癌危險越大。CT檢查時,相同掃描條件下輻射劑量引發的餘生腫瘤致死率,1歲小兒是成人的10~15倍,而且兒童餘生還會繼續接受放射性檢查而導致輻射劑量不斷地累積。但遺憾的是很少有研究人員重視診斷性CT檢查的輻射劑量及其所導致的風險,很少有醫師具備患者允許接受多少輻射劑量和本次檢查患者將接受多少射線輻射劑量的專業知識。

  簡單來講,一次常規CT掃描的劑量大約相當於拍攝300張普通胸部x線平片,其危險性相當於1年內每天吸菸10支。有報道指出,如果放射檢查使患者每增加10mSv輻射劑量,致死率將增加0.04%,等同於6個月裡每天吸菸20支或開車10000km的風險;而且,每增加10mAs的管電流則相當於增加7~14張常規x線胸片的輻射劑量,所以CT輻射的風險不容忽視。

  CT影象清晰、成像速度快、適用範圍廣、裝置普及率高,目前還是有其他檢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防病、治病中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綜合來看,CT的作用是利大於弊,效益遠大於風險,目前在臨床工作中仍需廣泛應用CT,但它造成人口年均有效劑量會因此而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也是不容忽視的。有資料表明,在美國CT檢查佔所有放射檢查的13%,但其導致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卻佔患者接受的全部輻射劑量的70%。在我國,放射診療機構約有5萬多個,每年約有2.5億人次接受診治,CT裝置裝機量約5000餘臺,居世界第3位。多層螺旋CT(MSCT)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影象,正大量進入臨床,逐步取代單層CT。清晰的影象和病變的良好顯示更加劇了臨床對放射診斷的依賴,導致CT的過量使用有上升的趨勢。儘管MSCT掃描時間縮短,但掃描層面越來越薄,達到一定解析度所需的射線劑量必然有所增加。現在全國已有64層或以上的螺旋CT逾250臺,隨著MSCT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如不控制受檢者的劑量,CT輻射劑量勢必將成為其應用的制約條件。放射科工作人員有減低患者所受CT輻射劑量的義務和責任。

  臨床放射學工作中,降低輻射劑量主要應服從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1997年提出的X線檢查輻射防護三原則:(1)實踐的正當性,即輻射照射的實踐,除非對受照個人或社會帶來的利益足以彌補其可能引起的輻射危害(包括健康與非健康危害),否則就不得采取此種實踐;(2)輻射防護的最優化,即進行輻射實踐時,在考慮了經濟和社會的因素之後,應保證將輻射劑量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的儘量低水平;(3)個人劑量限制值,即所有相關實踐聯合產生的照射,對所選定的個人受照劑量限制值。規定個人劑量限制值旨在防止發生確定性效應,並將隨機性效應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另外,放射檢查中應該遵循“合理使用低劑量(as low as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則。即以最低劑量來獲取滿足臨床需要的診斷性影像的原則。用輻射防護最優化方法,使在已判定為正當並准予進行的實踐中,有關個人受照劑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數以及潛在照射的危險等,全都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儘量低水平的原則。

  然而目前我們存在以下問題:(1)有調查表明:在我國,有16.8%的專業技術人員表示不知道有劑量限值標準;70.0%的職業放射人員不能夠回答什麼叫隨機性效應和確定性效應。(2)據文獻報道,在CT檢查中,不改變掃描條件,兒童患者接受有效輻射劑量比成人高得多,頭頸部CT檢查可以較成人高2.5倍。這說明相同條件下進行CT檢查時被檢體越小,其受到的輻射劑量越高。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更應警惕兒童CT檢查時受到較高輻射劑量的問題。但是大多數醫院兒童CT檢查仍在沿用成人標準,輻射劑量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潛在因素之一。(3)在臨床工作中,大多數醫院常規使用多期掃描。而Slovis的研究表明,多期掃描意味著輻射劑量的多倍增加,但並不能因此而成倍增加診斷的準確率。(4)常規劑量掃描時,眼眶、鼻竇、中耳掃描無法避開晶體;胸部檢查不能避開乳腺;骶髂關節、髖關節或骨盆掃描無法避開生殖系統,而晶體、腺體對輻射極為敏感。

  綜上所述,降低CT檢查時患者所接受的x線輻射劑量不僅是關係到患者健康的大事,也是關係到CT這一影像學利器和放射診斷學前途的大事,是每名從事CT研發、製造、使用及醫療放射防護人員都應當關心和實踐的大事。

  被檢者所接受的劑量較常規劑量降低20%以上才能確認為劑量降低。降低CT檢查對患者的輻射劑量可以採取多方面措施:(1)硬體方面,如開發更有效的濾過板、更精密的準直器和效率更高的探測器等;(2)軟體方面,如開發更好的演算法、更靈活的自動劑量調製軟體、更好地降低噪聲和偽影抑制軟體等,以提高影象質量為降低劑量提供空間;(3)更合理地優化掃描引數,採用個體化的針對被檢部位和器官及檢查目的的掃描範圍、管電流、管電壓和螺距等。前兩者主要是由CT的研發和製造部門來完成,而後者則是我們醫學影像學工作者可以而且是必須做的。

  依據CT成像理論,病變的發現及內部結構的顯示取決於CT的空間解析度,空間解析度與被測器官和組織間的密度差別有關。對於組織與氣體、骨與軟組織呈高對比的器官或部位(如顳骨、鼻竇、鼻咽、肺部、骨骼),由於組織間的高對比和(或)氣體對x線的低吸收,組織之間存在著良好的密度差別,噪聲一定程度的增加不會使組織間對比度明顯下降,使這些部位CT低劑量掃描的設想成為可能,掃描時應在保障診斷質量的前提下用盡可能低的劑量。

  物體對x線的吸收劑量的大小是由x線的質和量所決定的。x線管的管電壓決定陰極燈絲髮射電子的能量,即x線的質(或x線的硬度,即穿透物質的能力);x線管的管電流決定陰極燈絲髮射電子的數量,即x線的量。在管電壓不變的前提下,在一定範圍內x線輻射劑量決定影象質量。但x線劑量超過一定範圍後,過高的劑量對提高影象質量並無明顯幫助。對於兒童,由於體積小(厚度薄),在x線管電壓固定(120 kV)的情況下,相同條件下會有更多量的x線到達探測器,因此若需達到與成人一致的影象質量時,兒童所需的x線的量(管電流)比成人低。所以兒童進行CT檢查時,在一定範圍內降低管電流既可以減低x線的照射劑量,同時又不影響影象的質量。Cody等報道,在相同的噪聲水平,小兒胸腹盆腔掃描可以較成人降低60%~90%的輻射劑量,所以對兒童CT檢查更應實施低劑量輻射優化原則。在腹部檢查時,管電流值不能降得過低,這是因為影像噪聲降低了低對比度解析度,使肝臟等軟組織之間及軟組織臟器與其病變之間的對比不足,所以,腹部檢查時管電流降低的空間不大,但至少可以做到不使用過高的劑量和不使掃描範圍超出實際的需要。

  降低輻射劑量通過降低管電流的方法容易掌握,是常用的CT低劑量掃描方案,但也可以由降低管電壓來實現。x線照射人體後,與人體組織發生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和康普頓散射效應((Compton effeCT),光電效應的相對強弱決定了物質的x線衰減程度(CT值的高低),管電壓降低。x線光子能量較低,光子能量(Key)更接近含有高原子序數元素的組織或結構(如骨、含碘劑的組織或血管)的“K-edge”(Kev),此時光電效應增強,CT值升高。降低管電壓的方法更適用於CT血管成像(CTA),既可以降低劑量,又可以減少對比劑的用量。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CT影像質量的要求高於實際診斷的需要。CT掃描劑量的降低可能會使影象的噪聲增加,但只要不影響診斷質量就應當接受它。行低劑量掃描給患者帶來輻射減少的益處時,放射醫師需要學會“忍受”一定量增加的噪聲,而不應該一味追求影象的“漂亮”。

  在降低CT輻射劑量方面,放射醫師在日常臨床工作中要積極靈活地實踐,不斷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儘可能地降低CT輻射劑量。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醫療照射前應有明確的醫療目的,應當對不同檢查方法進行利弊分析,在保證診斷效果的前提下,優先採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診斷技術。在進行放射檢查前應事先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在檢查中應當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嚴格設定掃描引數、控制照射劑量,控制不必要的多期掃描。患者每次檢查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與掃描範圍也有關,應儘量縮小掃描範圍,有利於減少受照射範圍。CT掃描採用低劑量後,影象表觀質量可能會受影響,也可能因此而受到臨床或社會的詰問。此時我們應有理有據地給予解釋,“理”如上面所述,在文獻上還能找到更多;“據”則要我們據各自的裝置條件進行探索和研究,用自己的資料去說明劑量降低後而診斷水平並未下降。對方在明瞭“理”、看到“據”後是會理解和支援的,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信念,就是為了人類今天和明天的健康努力。

  自從2005年我們在國內首次呼籲重視CT檢查的劑量問題,建議在保障診斷水平的前提下儘量降低劑量,已得到國內很多同道的響應,重視這一問題、參與這方面研究的單位越來越多,並已取得不少成績。在CT低劑量研究的不少方面基本上與國際上同步,取得的成績也相仿。在降低管電流方面做的工作較多,取得的成績也較大;在降低管電壓方面,國內也有同道在做工作,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非常可喜的。

  在目前的醫療水平和醫療環境下,我們不能降低CT能達到的診斷水平,但希望今後人們會對CT的診斷能力和劑量間的關係有一個更理性的認識。

  各醫療機構放射診斷裝置千差萬別,不可能制定統一標準的掃描引數。各醫院根據自身裝置條件,摸索適合自己裝置的個性化的掃描方案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放射科工作者注意遵循ALARA原則,勢必最大限度地減少CT檢查中x線對受檢者的輻射劑量負荷,從而使CT能在臨床上繼續發揮其優勢,大大造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