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科 主任醫師 嚴匡華

  一般正常人體鐵的微量排洩和代償攝取量保持著動態平衡,如果人體鐵的排洩量增加,或攝入量不足時,鐵的供應缺乏影響到紅細胞的正常生成,這時人體就會出現缺鐵性貧血。

  從形態上看,缺鐵性貧血時,紅細胞呈現小細胞低色素變化。這是由於鐵是紅細胞正常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因為鐵的供應不足使血紅蛋白生成受到影響,同時鐵的缺乏使含鐵酶的活性降低,從而影響到細胞代謝。本病為血液科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影響到全世界5億多人的健康,各年齡段均可發病,尤其多見於小兒和育齡婦女,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

  缺鐵性貧血與其他貧血一樣,病人表現為面板、口脣、口腔黏膜、眼結膜、指甲蒼白,身體感覺疲乏無力、頭暈耳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記憶力減退。貧血嚴重的,可有低熱、呼吸和脈搏加快、心臟擴大等。

  治療缺鐵性貧血,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口服補鐵劑,如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等,但切忌與茶、牛奶和咖啡同時服用,因這類食物會降低鐵的吸收。而對於因胃腸道疾病,口服鐵劑不能吸收者,或服鐵劑有嚴重胃腸道反應者可以選擇注射鐵劑。血色素恢復正常後,還應維持治療3~6個月,以補足貯存鐵量,防止復發。嚴博士還指出,積極治療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各種原發病也極為重要,如控制慢性出血、治療月經量過多、對嬰幼兒及時新增輔食等。

  缺鐵性貧血是因體內缺少鐵質造成的,因此,嬰幼兒、青少年以及妊娠、哺乳期的婦女宜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對月經量過多的婦女和有慢性失血的患者應“高鐵飲食”。日常飲食中,含鐵量較高的食物是動物肝臟、血和其它內臟。蔬菜中芹菜、油菜、番茄等鐵量較多;水果中杏、桃、李子、葡萄乾、紅棗、楊梅、橙子、柚子等含鐵也較多,還有香菇、木耳和蝦米、海蜇、海帶、紫菜等海產品都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

  維生素C系還原劑,具有增進鐵吸收的作用。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三價鐵的膠化氫氧化鐵形式存在的,三價鐵只有變成二價鐵才能被吸收,維生素C作為還原劑可把三價鐵變成二價鐵。因此,治療缺鐵性貧血,除了由飲食中提供富含鐵質的食物外,還必須加服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在補充鐵劑的同時也可加服維生素C製劑,以促進鐵質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患者要謹慎起居。患者居室環境宜清潔,空氣應清新,儘量少到公共場所去,並注意勿與感冒及傳染病人接觸,以免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另外,要加強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是防治缺鐵性貧血的好方法。如長期臥床或孤獨,就會出現情緒低落和食慾差,從而造成貧血或加重貧血。因此,除了嚴重的貧血,活動後易心悸、必須臥床休息外,輕微貧血者要參加體育活動。這樣,不僅可增加胃腸道的分泌與蠕動,促進食慾,還能提高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感染性疾病。

  何為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用來合成血紅蛋白的貯存鐵缺乏,使血紅蛋白合成量減少而形成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它是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各年齡段均可發生,尤其多見於婦女和嬰幼兒。

  缺鐵性貧血的化驗檢查

  血象: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通常血紅蛋白男性小於120克/升,女性小於110克/升,孕婦血紅蛋白小於100克/升。紅細胞平均容積小於80立方微米,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小於27微克,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小於0.31。

  骨髓象:紅細胞增生活躍,幼紅細胞體積小,胞漿偏藍。骨髓鐵染色提示細胞外鐵消失,鐵粒幼細胞小於0.15。

  缺鐵性貧血緣何療效不佳

  ①造成缺鐵的原因未去除,如出血未停止,鐵劑不足以補充丟失的鐵量。

  ②鐵劑補充劑量不足,因為鐵劑的副作用或其他原因,患者未能服用足夠的劑量。

  ③患者同時有其他原因的營養性貧血存在,如巨幼細胞貧血與缺鐵同時存在。

  ④診斷有錯誤,患者不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分三期

  鐵缺乏期:為缺鐵潛伏期,僅有貯鐵量減少以致耗盡。

  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貯存鐵缺乏,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下降,紅細胞內也發生了缺鐵,但尚未發生貧血。

  發生缺鐵性貧血:貯存鐵下降或缺乏,伴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下降,血紅蛋白水平下降以及紅細胞壓積降低。

  缺鐵性貧血臨床表現

  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其症狀與貧血的症狀相同,即表現為面色、口脣、指甲蒼白,頭暈、頭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動後氣短、眼花、耳鳴等。嚴重的缺鐵患者會出現匙狀指甲(反甲)、持續低燒、視網膜出血、口腔炎、舌炎、口角皸裂,面板乾燥、皸裂等。少數病人還有異食癖,喜歡吃牆土、泥土等。

  此外,貧血由於缺氧、缺血還會引起全身組織器官症狀。①心血管系統缺氧時,可出現心跳加快、心慌氣急,嚴重貧血時心肌缺氧明顯,導致心臟擴大、心力衰竭。②胃腸道缺氧時,可出現胃腸功能紊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表現。③腦組織缺氧會出現頭暈、睏倦、體乏無力和記憶力減退。④若影響到生殖系統,會出現月經失調和性慾改變等。

  四因素致小兒缺鐵性貧血

  第一種是先天貯備不足,即婦女懷孕時,孩子沒有從母親那裡獲得足夠的鐵質,加上出生後生長迅速。早產、小兒失血、母親本身患有缺鐵性貧血都可導致小兒的先天鐵劑貯備不足。

  第二種是攝入不足,主要是指吃進去的食物含鐵不夠。

  第三種是吸收不好,雖然小兒吃了含鐵的食物,但是由於食物搭配不合理,也會影響孩子身體對鐵質的吸收。

  第四種是孩子腹瀉也導致鐵的流失,家長對此也要多加留心,發現腹瀉要及時治療。

  缺鐵性貧血常見原因

  鐵需求量增加而攝入量不足的嬰幼兒、青少年和育齡婦女,尤其是多次妊娠及哺乳的婦女需鐵量增加,但飲食中缺少鐵劑易引起缺鐵性貧血。而且,青春期女孩因月經來潮,且身體生長髮育速度較快,對鐵的需要量也大,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鐵的吸收效果不佳 

  患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術後的病人,由於胃酸缺乏影響食物中高價鐵遊離化,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後,食物未經過十二指腸而迅速進入空腸,或小腸粘膜病變、慢性腹瀉、飯後大量飲茶,因茶中躁酸使鐵沉澱影響被吸收,均可造成鐵的吸收障礙,發生缺鐵性貧血。

  慢性失血 

  在成年男性中為消化道出血,在成年女性中為月經量過多。潰瘍病、胃炎、胃癌、腸癌、痔瘡、鉤蟲病、慢性咯血及子宮肌瘤等,均可導致缺鐵。此外,慢性血管內溶血所致的鐵隨血紅蛋白或含鐵血黃素從尿中排出,也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多見於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