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是酒精性肝病的簡稱,據估計,全世界約有1500萬~2000萬人酗酒,這些人中有10%~20%(150萬~400萬)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早期可無任何症狀,但此時肝臟內部組織已發生了病理改變。酒精性肝病主要可分為三類,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這三種形式可單獨或混合存在。
1、臨床表現
酒精性肝炎發病前往往有短期內大量飲酒史,病人有明顯的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全身乏力,腹痛腹瀉等症狀。據統計,有77%的病人出現食慾不振,55%的有噁心嘔吐,46%的有腹痛,43%的病人出現體重減輕。黃疸、肝腫大和壓痛為酒精性肝炎病人的常見體徵。有81%的病人出現肝腫大,77%的病人有黃疸。轉氨酶中度增高。
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與肝臟脂肪浸潤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內過多的脂肪被移除後症狀可消失。臨床上以肝腫大為最常見體徵,其次為肝區痛及壓痛。少數病人可有輕度黃疸,實驗室檢查提示與膽道系統阻塞有關。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偶見脾腫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維生素缺乏表現,如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面板瘀斑等。總之,酒精性脂肪肝缺乏特異性臨床症狀。
2、檢查
1、血漿蛋白
血漿蛋白總量改變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見的生化異常,部分病人血漿蛋白電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復後,血漿蛋白異常較其他指標恢復要晚,經3~6個月之後才恢復正常。
2、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
前者增高不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ALT升高不靈敏是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輔因子B6下降所致。肝組織內ALT比AST活性受抑制更顯著。
3、γ-谷氨醯基轉肽酶(γ-GT)
酒精損傷肝細胞微粒體時升高較靈敏。是診斷酒精性肝病的較敏感指標。
4、酒精口服法負荷試驗
檢測糖蛋白、前白蛋白、α2HS糖蛋白、觸珠蛋白的變化、在酒精性脂肪肝時均降低。
5、B超檢查
B超下瀰漫性脂肪肝可分為三種:
①輕度脂肪肝:表現為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可見。
②中度脂肪肝:前場回聲增強,後場回聲衰竭,管狀結構模糊。
③重度脂肪肝:近場回聲顯著增強,遠場明顯衰減,管狀結構不清,無法辨認。侷限性脂肪肝的超聲改變是非均勻性分佈,聲像表現為多發性強回聲結節,但無包塊效應,必要時可行肝臟活組織檢查。
6、CT檢查
準確性優於B超,主要顯示肝實質密度普遍或局灶性降低。
3、診斷
1、有長期大量飲酒或短期的暴飲史。
2、有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及相應的實驗檢查異常和影像學改變。
3、排除病毒、藥物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脂肪肝。
據以上三點可做出臨床診斷,如果有肝臟組織學上的改變可得到進一步確診。
4、治療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數預後良好,一般在戒酒和治療1個月左右,肝內脂肪減少,輕者數月後消失,重者一到兩年消失。酒精性肝炎預後較差,但如能及時禁酒和住院治療,多數可恢復,死亡率僅1.5%~8%.酒精性肝硬化的預後不良,據統計約有50%左右的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在5年內死亡。
有5%的病人可轉化為肝癌。而據報道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在沒有很好治療的情況下,10~15年的時間就有可能轉為肝硬化。因此,專家們強調對酒精性肝病應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患酒精性脂肪肝後應及時戒酒、及時治療,以阻止其向壞的方向發展。多數病人的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一般情況下戒酒後脂肪肝逐漸消失。
但如果長期過度飲酒,可使肝細胞反覆發生脂肪變性、壞死,最終發展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嚴重者危及人的生命。脂肪肝病人偶爾可發生猝死,此為多發性腦病和肺脂肪栓塞的結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