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馮紀川

  近年來,在椎體成形術基礎上發展完善的微創球囊擴張椎體後凸成形術獲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為老年骨質疏鬆脊柱壓縮骨折的治療開闢了一條全新途徑。

  1、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12例19椎,男5例,女7例;年齡58~86歲,平均71.4歲。症狀持續時間11天—2個月,平均24天。所有病人均為骨質疏鬆性壓縮性骨折,其中單椎體壓縮骨折7例,兩椎體骨折3例,三椎體骨折2例。累及節段:T71椎,T8-2椎,T91椎,T102椎,T112椎,T124椎,L14椎,L23椎。術前均無脊髓和神經根受損的症狀和體徵。

  (2)臨床表現

  所有病人均表現為在輕微的外傷後出現持續性嚴重的腰背部疼痛,活動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無神經系統損害徵象。經服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應用密蓋息、骨化三醇及鈣片等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療效不佳,或短期改善後又再次復發。

  X線及CT顯示脊柱普遍骨質疏鬆,個別椎體壓縮變扁,魚尾樣表現,嚴重者椎體壓縮成線樣表現,椎體後緣完整,胸腰段後凸畸形13°—30°,平均26°。MRI顯示骨折椎體在急性及亞急性(1—30天)T1加權像為低訊號,T2加權像為高訊號,慢性期(30天后)上述兩加權均顯示等訊號。骨密度測定為中度以上骨質疏鬆。

  2、手術方法

  患者區域性麻醉,俯臥位。T10—L5可採用經皮穿刺經椎弓根置入球囊,T5—T12也可採用經椎弓根旁入路。每一椎體可以採用單側入路單球囊擴張,也可以採用雙側入路雙球囊擴張。每步操作必須在數字減影血管機(DSA)監視下完成。

  常規消毒、鋪無菌巾,正位下用兩根克氏針定位椎弓根外上緣並劃線標記,將穿刺針針尖置於椎弓根影的外上緣,一般採用左側10點鐘,右側2點鐘位置。將數字減影血管機(DSA)調至側位,鑽入帶芯穿刺針,當針尖至椎弓根的1/2,即正位顯示針尖位於椎弓根影的中線處時,可在側位透視下繼續鑽入;

  當側位顯示針尖到達椎體後壁時,正位應顯示針尖位於維弓根影的內側緣,說明進針方向正確,可繼續鑽2~3mm後停止。抽出穿刺針的內芯,置入導針。拔出穿刺針,按序沿導針置入擴張套管和工作套管,使工作套管的前端位於椎體後緣皮質前方2~3mm處。

  經工作套管將精細鑽緩慢鑽入,當側位顯示鑽頭尖到達椎體1/2處時,正位應顯示鑽頭尖不超過椎弓根與棘突連線的1/2;當側位顯示鑽頭尖到達椎體前緣時,正位應顯示鑽頭尖靠近棘突邊緣。取出精細鑽,放入可擴張球囊,側位顯示其理想位置為椎體前3/4處,由後上向前下傾斜。

  同法完成對側穿刺和球囊的放置。連線注射裝置,同時擴張兩側球囊,通過數字減影血管機(DSA)監視球囊擴張和骨折復位情況,當椎體復位滿意或球囊達椎體四周骨皮質時停止增壓,壓力一般不超過300psi。

  取出球囊,將處於拉絲期的骨水泥注入椎體,數字減影血管機(DSA)監視下,在骨水泥將要溢位椎體範圍時停止。本組病例每個椎體平均注入骨水泥4.8ml。術後平臥2h,12h後允許患者下地行走

  3、結果

  所有12例患者術後疼痛均即刻消失,無神經系統併發症,5例當日即可下床活動,6例次日離床,1例腦梗塞後遺症偏癱患者手術後疼痛消失,便於搬動,能坐輪椅。除5例手術當日主述腰背部有酸脹感外,無其他不適症狀及併發症發生。住院時間7—16天,平均9天。

  12例患者術後均行X線及CT複查,X線片示矯正後凸畸形及恢復傷椎高度滿意,後凸畸形矯正10°—27°,平均18°。CT顯示傷椎周邊骨皮質完整,填充於空腔內骨水泥位於承重區,密度均勻。隨訪3~12個月,平均6個月12例患者均恢復傷前生活方式,無疼痛,無病發症發生。影像學複查,傷椎高度無明顯丟失,未見椎間盤退變徵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