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法國學者Galibert等首先運用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頸椎海綿狀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並於1987年首次報道了這一技術,1990年又進一步提出該技術可用於骨髓瘤、轉移瘤、骨質疏鬆性骨折等的治療,由此PVP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
目前PVP與椎體後凸成形術(PKP)絕大多數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常見原發疾病有:
①骨質疏鬆症:由於60歲以上老年人半數以上存在不同程度骨質疏鬆,近年PVP與PKP治療主要應用於骨質疏鬆引起的壓縮骨折;
②轉移性腫瘤;
③骨髓瘤;
④侵襲性血管瘤;
⑤外傷性壓縮骨折。
一般認為PVP與PKP無絕對禁忌症,而相對的禁忌症有:
①椎體壓縮超過75%;
②爆裂骨折或椎體後緣累及者;
③成骨性轉移;
④嚴重心血管疾病或體質過差不能耐受手術者。
PVP與PKP療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解除或減輕疼痛,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②不同程度恢復椎體高度。
③糾正後凸畸形。
④治癒大多數血管瘤。其中以疼痛症狀的改善最為明顯,特別是對於新鮮骨質疏鬆性壓縮骨折有效率在90-100%之間。
PVP與PKP併發症發率很低,大約0-10%,主要見於以下幾方面:
①骨水泥滲漏,發生最多。滲漏多由於穿刺針突破椎弓根內緣或椎體後緣、注射骨水泥量過大、骨水泥太稀等到因素引起,大多不引起明顯症狀,而少數可引起神經熱損傷或脊髓、神經根壓迫症狀,滲漏量多且症狀明顯時應行手術取出骨水泥。
②神經根熱損傷,多由於骨水泥滲漏引起,發生較少,且主要引起短期疼痛加重,適當藥物治療一般可緩解。
③肺栓塞少見,多為骨水泥靜脈滲漏所致。
④感染少見。PKP與PVP比較,由於前者通過球囊擴張形成空腔,注射壓力較低,因而骨水泥滲漏發生率明顯降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