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頸椎病手術治療技術的普及和提高,全國各個地區都積極開展頸椎病的手術治療,並獲得了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在頸椎病的手術治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綜合療效,值得我們去關注和解決。
1、術前鑑別診斷問題運動神經元疾病(代表性疾病為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是需要與脊髓型頸椎病鑑別的最為常見的一類疾病,二者的臨床表現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由於它們經常同時存在,而前者的預後會直接影響頸椎病手術治療的遠期效果,因此應當特別注意。如果患者出現明顯肌肉萎縮(尤其是以手內在肌萎縮為主)、沒有明確感覺障礙平面、無明顯的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時,就必須考慮合併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的可能,肌電圖檢查尤其是手內在肌、胸鎖乳突肌、骶棘肌和腹直肌出現多處自發電位和高大動作電位是其特徵性表現。多項研究表明,手術本身可以加重或加速運動神經元疾病的進展。因此,對合並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患者應當慎重手術;對不能排除合併運動神經元疾病可能性的患者,應做胸鎖乳突肌或胸背椎旁肌肌電圖檢查,以鑑別診斷。
2、手術時機選擇問題在臨床工作中必須注意避免單純依賴CT、MRI檢查而忽視臨床表現和全面、系統的神經系統檢查。不能只看影像學顯示有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不論臨床表現如何就進行手術。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型別。研究證明,椎間盤退變和繼發性創傷對神經根的刺激併產生炎症反應、節段性不穩定造成的區域性損傷對神經結構的物理性和化學性刺激是主要病理變化。採取改善頸椎周圍組織血液迴圈、減輕神經根水腫、消除炎症反應等治療措施。
療法,只有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才需要行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
(2)症狀明顯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
(3)出現嚴重的神經根損害表現。
3、術式選擇問題充分減壓是保證頸椎病手術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脊髓單節段或兩個節段受壓而沒有椎管狹窄、頸椎後凸畸形或有明顯不穩定者,一般採用前路減壓融合術。對於椎間關節沒有明顯退變者也可以採用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於伴有侷限性椎管狹窄、侷限性後縱韌帶骨化的脊髓型頸椎病可以採用椎體次全切除術。前路減壓屬於直接減壓,應當清除所有的致壓物,包括突出的椎間盤、後骨刺、肥厚的後縱韌帶。遇有椎間盤突入椎管者應當切開後縱韌帶,取出遊離的椎間盤組織。前路手術還可以恢復椎間隙的高度、重建頸椎的曲度、消除節段性不穩定。
一般不需要切除鉤椎關節,雖然鉤椎關節增生是導致神經根管狹窄的原因之一,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椎間隙高度丟失和椎間盤突出。通過切除椎間盤、重建椎間隙的高度,即可消除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的根性症狀。使用椎間撐開器可以很好地恢復椎間隙的高度,但是必須避免過度撐開,否則就可能導致小關節負荷過重、相鄰節段椎間盤內壓力過高。
對頸椎病外科治療決策應考慮的問題
對頸椎病的外科治療要綜合考慮才可制定好治療決策,筆者認為有9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考慮:
(1)首先要考慮有無手術指徵?對於脊髓型頸椎病要選擇積極儘早手術;神經根型如症狀重、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和工作、經正規保守治療3個月療效不好的才考慮手術;對明確診斷的椎動脈型、交感型如症狀重、反覆發作、經保守治療無效的也應手術。
(2)選擇前路還是後路?對下頸椎脊髓型頸椎病前後路選擇多年以來一直存在爭議,一般認為1、個節段以脊髓前方壓迫為主的宜行前路減壓;多節段壓迫尤2其合併發育性椎管狹窄的宜行後路減壓(上下減壓範圍須超出病變部位的一或二個節段)。頸脊髓前後均存在明顯壓迫的患者行一期前後路減壓還是兩次手術減壓學術上也存在不同觀點,筆者認為如全身健康狀況不好、年齡較大、有較嚴重的伴隨疾病等情況時應分期手術,且不可為了趕時髦而不考慮安全。事實上,脊髓前後同時存在多節段較嚴重壓迫時,多數患者僅僅需要一次後路椎板成形減壓術。
(3)是否需要內固定?如前路多個椎體次全切除術為防止大塊植骨脫出時應選擇內固定,其他情況下,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後路減壓手術如果沒有明顯不穩,一般不需要行內固定。
(4)要考慮安全性較高、相對簡單的術式(上頸段和頸胸段)。上頸段(C1~C3)脊髓前方受壓(尤其合併多節段頸椎OPLL)時,考慮到經前路顯露減壓固定難度大、風險高、容易出現併發症等,可首先考慮行後路減壓(多數患者療效較好)。如後路減壓療效不佳再考慮二期經口腔或/和上頸椎側前方入路施行前路減壓固定(事實上此類患者很少同意接受二次手術的)。頸胸交界(C7~T1)脊髓前方受壓多數情況下顯露、減壓、固定是不需要劈開胸骨的,術中通過肩背部墊高保持頸部後伸即可順利完成手術;
(5)分析病變的節段數目、受壓的寬度,從而決定減壓的範圍和寬度;
(6)要分析判斷脊髓前方多個節段病變中那個是引起症狀的原因或主要原因,從而決定重點減壓或單純植骨融合的部位;
(7)如條件技術許可應儘可能選擇微創技術;
(8)應考慮經濟承受能力決定是否選擇內建物、選擇何種價位的內建物;
(9)根據自己的技術優勢儘可能選擇熟練掌握的、成熟的術式。綜上所述,對於個體患者,選擇具體手術方法時要綜合考慮發病的型別、年齡、職業、病變部位、範圍、多個受壓節段中的主要受壓節段、前後壓迫何方為主、健康耐受情況,要考慮醫院設定及客觀條件、醫生自身的技術熟練掌握情況等,然後選擇最合適的術式。切忌一味追求新而忽視其他因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