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是惡性腫瘤轉移的最多發部位之一。骨轉移也是肺癌及其他實體腫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肺癌骨轉移的診斷率比較低,骨痛、病理性骨折、區域性壓迫和高鈣血癥也使治療變得複雜。2.3%肺癌患者以骨轉移為首發症狀,約30%~40%的進展期患者會發生骨轉移。
許多複雜併發症也與骨轉移有關,包括嚴重骨痛、病理性骨折、繼發於椎骨轉移的硬膜外脊髓壓迫、高鈣血癥和行為能力降低等。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50%肺癌骨轉移患者發生了骨骼相關事件,雖然骨轉移與否對患者的生存期沒有影響,但是骨骼相關事件卻可明顯縮短生存期。
骨轉移的表現
骨轉移的發生由血行播散,高發部位包括骨盆、肋骨、椎骨和近端長骨。疼痛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骨膜炎症和增厚是造成疼痛的根源,因此應最大程度地控制骨痛。通常骨痛發生之前骨轉移已經存在。有研究通過全身骨掃描發現,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8.3%發生骨轉移,但僅27.2%發生骨痛,大多數患者無疼痛症狀。
小細胞肺癌患者中,40%診斷時骨顯像陽性,而骨轉移經常在無症狀時即被診斷出來。原發性肺癌骨轉移通常是溶骨性的。腫瘤細胞干擾了依賴破骨細胞的重吸收和依賴成骨細胞形成骨之間的平衡,骨骼強度受到破壞時會發生病理性骨折,椎體的塌陷和膨脹可引起脊髓壓迫。無骨質破壞的副瘤綜合徵和溶骨性骨轉移均有可能造成高鈣血癥,導致疾病惡化。
骨轉移的診斷骨轉移的檢查方法有多種,X線片即可有效診斷出骨質破壞的程度,最常用的骨顯像技術是放射性核素骨掃描。對於承重骨存在多發骨轉移的患者,重要的是評價骨折風險及椎骨破壞程度,嚴重的可導致脊髓壓迫甚至截癱。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用於放療計劃以及對骨骼異常進一步鑑別診斷。
最近推薦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術(PET)檢查用於初發肺癌患者的縱隔分期,還可應用全身PET進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分期。另一項研究評價了 PET和常規骨掃描對骨轉移的診斷意義。結果顯示,PET和骨掃描的準確性分別為96%和66%。
骨轉移的治療
一、手術
Ⅳ期肺癌主要以姑息治療為主,手術干預可預防某些特殊病例、修復病理性骨折以及協助治療脊髓壓迫。外科手術治療肺癌骨轉移的目的是姑息性緩解疼痛和恢復功能。以下情況推薦使用預防性外科手術:為防止長骨受侵造成骨折;雖然完成放療但仍有持續或加重的區域性骨痛;孤立、邊界清楚的周邊溶骨病變累及超過皮質50%病灶;近端股骨受累並伴小轉子骨折。此外,手術治療前還應考慮患者的預期壽命,如僅有4周的患者顯然不適合承受骨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椎體骨轉移造成的脊髓壓迫,適應證包括椎骨不穩定,骨質壓縮和(或)壓迫損傷神經,頑固性疼痛及保守性治療失敗。2003年ASCO會議的一項試驗將脊髓壓迫患者隨機分為直接減壓外科切除術+放療和即時放療兩組。結果顯示,外科手術組比單純放療組獲得維持下地活動的能力更明顯。
二、放療
放射療法已成為骨轉移疼痛的主要治療手段,對預期壽命有限的患者也可有效控制疼痛。放療是肺癌骨轉移疼痛姑息治療最普遍的治療手段,可防止急性病理骨折和脊髓壓迫的發生。
有研究將單次分割治療(8 Gy)與多次分割治療(30 Gy/10 f)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單次分割組患者療效維持時間較短,往往需要再次治療。另一項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個結論。但是,對於那些預期壽命較短的患者,單次大劑量放療可以緩解短時疼痛。
放療在椎骨轉移繼發脊髓壓迫的治療中有很好的作用,反應率為40%~60%。非臥床和無輕癱患者可接受放療聯合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對無症狀的硬膜外脊髓壓迫患者建議應用預防性放療,放療前神經壓迫症狀可以作為患者預後評價指標
三、藥物
藥物在骨轉移治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止痛藥、雙膦酸鹽化合物、生物靶向藥物及放射性藥物等
1、藥物止痛在骨轉移治療中非常重要,止痛藥主要包括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和阿片類藥物NSAID可單獨用於重度疼痛或聯合阿片類藥物,如嗎啡治療更嚴重的疼痛。長、短效嗎啡類藥物配合時要注意個體化,包括細心瞭解患者疼痛情況及使用後產生便祕的頻繁程度。NSAID、三環類抗抑鬱藥、抗驚厥藥和鎮靜藥均可作為嗎啡止痛治療的補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需麻醉藥及神經外科手術的參與。患者也可尋求疼痛治療專家的幫助來解決更困難的問題。
2、雙膦酸鹽化合物是有效的破骨細胞抑制劑,並對腫瘤細胞的生長也有效果。
雙膦酸鹽化合物可特異性抑制與羥磷灰石結合的破骨細胞活性,從而抑制骨重吸收。它可通過多種機制使破壞的骨表面侷限化,並降低破骨細胞活性。雙膦酸鹽化合物已廣泛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包括骨轉移、Paget病、惡性腫瘤相關高鈣血癥和骨質疏鬆症等。副作用包括髮熱、噁心和胃腸功能紊亂(口服給藥尤甚)。腎功能不全者應警惕用藥。
治療骨轉移。多數雙膦酸鹽化合物在乳腺癌骨轉移和多發性骨髓瘤溶骨性疾病治療中可發揮重要作用,其對骨轉移療效的評定是在這些患者中進行的。骨相關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脊髓壓迫以及外科治療或放療後的骨質破壞。兩項關於進展期乳腺癌的研究確立了帕米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的基礎。
結果顯示,帕米膦酸二鈉組骨相關事件發生率及第一次發生時間均明顯降低,其作用在此後兩年仍在持續。疼痛評分和止痛藥的使用量均有所下降,但患者生存時間、生活質量和行為能力並未明顯改善。
唑來膦酸是一種有三個共價鍵的雙膦酸鹽化合物。一項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帕米膦酸二鈉和唑來膦酸在乳腺癌和多發骨髓瘤患者中的療效相近。骨轉移也是其他惡性腫瘤治療的主要難題,所以針對唑來膦酸對肺癌及其他實體瘤骨轉移的研究顯示,使用唑來膦酸後骨相關事件發生時間推遲2個月以上。
唑來膦酸似乎能給骨轉移患者帶來臨床益處。但不幸的是,這種益處並沒有在肺癌患者中表現出來,分析可能是由於肺癌患者骨轉移的診斷仍不理想,並缺少有效的綜合治療手段。發揮抗腫瘤活性雙膦酸鹽化合物對腫瘤細胞的生長也有效果。體內和體外臨床前證據都證明,雙膦酸鹽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活性,並可降低骨或骨外腫瘤負荷。
許多關於雙膦酸鹽化合物抑制腫瘤機制的假設,包括對骨吸收和破骨細胞基因的間接抑制,直接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抑制腫瘤對骨的侵襲以及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調節反應等。
唑來膦酸可以帶來更多的治療獲益。一些試驗最近正在進行或者準備評估它作為輔助藥物的作用,但在肺癌患者中的療效還需要進一步跟蹤試驗結果。
3、生物靶向藥物的出現給晚期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近幾年來,EGFR靶向治療成為肺癌研究熱點。吉非替尼等一些生物靶向藥物作為二、三線用藥逐漸應用於臨床,給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目前尚無靶向藥物在肺癌骨轉移中應用的對照試驗結果。一項試驗發現,肺癌骨轉移灶中EGFR的表達與原發灶相似,受體水平上調比下調多見,但這一結果是否能指導臨床治療,有待進一步探索。
4、放射性藥物的治療作用仍待進一步驗證放射性藥物通過在轉移灶的濃聚並釋放射線殺傷腫瘤細胞進而緩解疼痛。但這種治療的結論尚不確定,肺癌相關轉移核素的治療經驗仍然有限。主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這在曾經接受過放化療的患者中尤其明顯。
溫馨提示: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