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姜洪豐

  最近在美國雙城脊柱外科中心參觀學習,獲得一些感想。這個醫學中心非常有名,她是世界著名醫學家John Howard Moe創立的。

  1、接受與疾病長期共存的理念 俗話說“眼裡不揉沙子”,在醫學上講腫瘤性疾病可以這樣,椎間盤突出類退行性疾病不可以這樣。我們要學會與疾病長期共存,只要疾病造成的痛苦在我們可以忍耐的範圍之內。

  2、接受一種病情可以反覆的理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家裡買了汽車。大家都知道汽車有壽命,可以許多人不知道人的身體也有壽命。為什麼那?汽車要進修理廠,老汽車可能要經常進修理廠。人吶?人也一樣,年輕人少進醫院,老人家就要多進醫院。

  哪個汽車修理師傅能夠保證,修理過一次的機器能夠再不用進修理廠?人的疾病也一樣,隨著椎間盤退變的發展,有的患者需要多次治療。

  3、接受合理的多次手術的理念 汽車可以多次修理,人的疾病有時也可能需要多次手術治療。就向前面介紹的Denis和Schwander醫生,他們奉行僅僅治療症狀相關的病理改變的理念,選擇手術治療的方法。因此他們選擇的手術方法都比較小、當然手術範圍也小。

  因此,多數病人痊癒了,不需要再接受後期更大的外科治療的。但是仍然有少數病人的病情後來會加重,而後再接受進一步的創傷大、療效更肯定的手術。如果盲目施行和接受防止復發、預防進一步發展的理念和手術,必定造成手術過大,功能丟失更多和過度治療的弊病。因此大家要接受“多次手術不是上次手術失敗的理念”。

  4、接受醫療模式轉變的理念 當然也看見了個別多次接受開放手術治療的病人,這裡面除了醫療費用不需要個人出的原因外,還有醫生和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出了問題。過去我們奉行的是“生物醫學模式”,簡單的說就是人的疾病一定能夠從人的身體上找見毛病。

  現在應該奉行的是“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通俗講就是,除了人的軀體的毛病外,還要關注患者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說:一個人自己摔倒了,痛苦是一個程度。如果這個人是被別人撞倒了,在同樣的損傷程度下,他的痛苦體驗是不一樣的。對於一個多次手術,影像學和臨床檢查都沒有明顯問題的病人,無論醫生和患者都要及時轉變治療方法。因為人不是生物人,人除了軀體外還有思想、情感、教育、社會階層等等非生物性的行為、性質等等。

  5、接受疾病不可以包治的理念 能夠治療和保證不復發是兩個概念,能夠治療椎間盤突出的醫生多了,但是能夠保證相關問題不再發生的醫生,現在還沒有出世。否則就是這個醫生是假醫生,或者這個患者的認識出現了問題。人的認識不應該簡單到,盲目相信廣告的程度上,特別是對於醫療市場。不可以沒有自己的、理性的判斷能力。

  6、接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 醫生是人不是神,侷限於一學才能發展,患者才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如果有了最好的治療方法,醫學就不需要發展了。

  7、接受新醫生和年輕醫生的治療 醫學一定程度上是經驗醫學。實踐經驗越多,水平越高。老醫生當然看的好,但是醫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為了保證我們的後代有新的老醫生為他們服務,要容許老醫生培養新醫生,要容許新醫生犯非原則性的錯誤、非致命性的誤差等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