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因其特殊性使得我們對疾病的處理十分複雜。內鏡手術是近年來廣泛開展的手術方法。鼻內鏡、耳內鏡、喉內鏡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手術途徑。現今鼻及鼻竇、喉手術已履行了微創原理,它的機理是徹底清除病灶,同時保留器官結構和功能,減少術中創傷、出血及降低對免疫功能的抑制,麻醉時間短,出血量少,降低了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
鼻內鏡技術進展:
鼻內鏡手術是在直視及電視監視下根據病變的程度徹底清除鼻腔、鼻竇的病變,儘可能地保留粘膜,同時保留中鼻甲,使鼻腔和鼻竇在微創手術下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同時,鼻竇炎和鼻息肉得到根治。
應用鼻內鏡診斷及治療鼻竇炎,徹底清除病變,使病竇恢復足夠的通氣,引流通暢,而鼻竇功能基本保全良好。鼻內鏡下用動力切割系統切除腺樣體,術野清晰,創面光滑,手術操作簡單,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併發症,對成人和兒童患者同樣適用。
在鼻內鏡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微創手術已涉及炎症以外的疾病,如鼻神經外科及鼻眼相關外科。如應用鼻內鏡行鼻及鼻竇內翻性乳突狀瘤切除術、鼻咽血管纖維瘤摘除術、經蝶竇垂體瘤摘除術、經篩蝶進路視神經管減壓術及鼻內窺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治療慢性淚囊炎。
用三維CT檢查結合鼻內鏡診查前顱窩、蝶鞍窩腦脊液漏患者,確診率可達95%~100%,在內鏡下修補腦脊液鼻漏及鼻竇漏,損傷組織少,直視下操作,如能準確找到漏口部位,可望一次修補成功。經鼻內手術組織損傷輕,治療效果明顯優於開顱手術。
過去行上頜竇及額竇根治術後,患者症狀經常持續存在或加重,而目前發現竇口鼻道複合體的通氣和引流障礙是鼻竇炎發病的主要原因。功能性鼻內鏡將竇口鼻道複合體作為一整體,來解決該部位的通氣與引流障礙,各鼻竇炎性病變可得到治癒。為了減少微創治療在手術中常病灶清除不夠,採用計算機系統,術腔定位,術前三維重建CT掃描,加以內鏡的定位,以提供術中應用CT影像引導,聯合內鏡檢查可以徹底根除病變。
兒童由於急性鼻竇炎引起的眶內併發症應早期行鼻內鏡微創手術改進鼻竇引流及通氣。慢性淚囊炎的手術治療現已被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所取代。鼻內鏡治療慢性淚囊炎手術視野清晰、損傷小、定位準確、術後療效好,尤其是具有併發症少,無面部瘢痕等優點。
隨著微創手術在耳鼻咽喉科領域已廣泛開展,其先進性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在選擇病例上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尤其對鼻咽血管纖維瘤、顱底腫瘤、經蝶竇垂體瘤切除及聲帶病變範圍的判斷均應慎重從事,難以取下的鼻咽血管纖維瘤應放棄微創手術進路。微創手術者應具有熟悉的解剖知識及良好的操作技術。
雖然鼻及鼻竇、喉內、耳內的內窺鏡手術已實現了微創手術的原理,具備操作靈敏的手術器械以利於操作,同時要有三維電視內腔鏡系統以及影像處理來完成三維視覺。還需廣大耳鼻喉科醫師廣泛關注各項新技術、新進展,在臨床中得到及時應用和印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