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李愛民

  人類認識腰椎間盤突出症已經有200多年曆史,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綜合症狀。1934年Mixter,Barr報告手術切除脫出的腰椎間盤獲得成功,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後國內外學者相繼開展了腰椎間盤摘除術,並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本症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並認為本症與95%的坐骨神經痛、50%的腰腿痛有密切關係,並可引起繼發性腰椎管狹窄。

  椎間盤位於相鄰兩椎體之間,有內外、外兩部構成,外部為纖維環,由多層呈環狀排列的纖維軟骨環組成,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堅韌而有彈性;內部為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有緩和衝擊的作用。

  成年人,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的纖維變粗,發生玻璃變性以致最後破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即可向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過破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向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可分為:

  1、腰椎間盤膨出:即纖維環沒有完全破裂,髓核從破損處凸出壓迫神經根;

  2、腰椎間盤突出: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擠出 ,壓迫神經根;

  3、腰椎間盤脫出:

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擠出後,突破後縱韌帶,遊離到椎管,壓迫神經根脊髓。

  臨床表現

  (一)腰痛/一側下肢放射痛: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臥床體位:多數患者採用側臥位,並屈曲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只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症狀。合併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二)脊柱側彎畸形: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決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係: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幹一般向患側彎。

  (三)脊柱活動受限: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制,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只有一側。

  (四)腰部壓痛伴放射痛: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侷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五)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該試驗陽性無統一的度數標準,且應注意兩側對比。一般認為患側抬腿30°-70°受限,並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為陽性。有時抬高健肢而患側腿發生麻痛,系因患側神經受牽拉引起,此點對診斷有較大價值。

  (六)神經系統檢查:腰3-4突出(腰4神經根受壓)時,可有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小腿內側感覺減退。腰4-5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前外側、足背感覺減退,拇趾背伸肌力常有減退。腰5骶1突出(骶1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外後及足外側感覺減退,第3、4、5趾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壓迫症狀嚴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縮。

  如突出較大,或為中央型突出,或纖維環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現較廣泛的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損害症狀,患側麻木區常較廣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側臀部、股外側、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兩下肢均有神經損傷症狀,但一側較重;應注意檢查會陰部感覺,常有一側減退,有時兩側減退,常有小便失控,溼褲尿床,大便祕結,性功能障礙,甚至兩下肢部分或大部癱瘓。

  輔助檢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側位片,必要時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側彎,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脣狀增生。X線徵象雖不能作為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依據,但可藉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結核、骨性關節炎、骨折、腫瘤和脊椎滑脫等。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診斷有困難時,可考慮作CT掃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及突出部位。上述檢查無明顯異常的患者並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間盤突出。

  鑑別診斷

  (一)腰椎小關節突關節紊亂:相鄰椎體的上下關節突構成腰椎關節突關節,為滑膜關節,有神經分佈。當上、下關節突的關係不正常時,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頓產生疼痛,慢性病例可產生關節突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出現腰痛。

  此種疼痛多發生於棘突旁1.5釐米處,可有向同側臀部或大腿後的放射痛,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混。該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過膝關節,且不伴有感覺、肌力減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經根受損體徵。對鑑別困難的病例,可在病變的小關節突附近注射2%普魯卡因5毫升,如症狀消失,則可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症。

  (二)腰椎管狹窄症:間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狀,患者自訴步行一段距離後,下肢酸困、麻木、無力,必須蹲下休息後方能繼續行走。騎自行車可無症狀。患者主訴多而體徵少,也是重要特點。少數患者有根性神經損傷的表現。嚴重的中央型狹窄可出現大小便失禁,椎管造影和CT掃描等特殊檢查可進一步確診。

  (三)腰椎結核:早期侷限性腰椎結核可刺激鄰近的神經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結核有結核病的全身反應,腰痛較劇,X線片上可見椎體或椎弓根的破壞。CT掃描對X線片不能顯示的椎體早期侷限性結核病灶有獨特作用。

  (四)椎體轉移瘤:疼痛加劇,夜間加重,患者體質衰弱,可查到原發腫瘤。X線平片可見椎體溶骨性破壞。

  (五)脊膜瘤及馬尾神經瘤:為慢性進行性疾患,無間歇好轉或自愈現象,常有大小便失禁。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治療方法

  (一)保守治療:(非手術治療也稱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80%~9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治療費用也較為低廉。

  1、藥物治療:多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雙氯芬酸、塞來昔布等。

  2、物理治療:方法眾多,包括:按摩推拿、牽引、三維牽引、紅外線照射、鍼灸、火罐、電針、中頻電療、磁療.......等等不一而絕。幾種物理治療方法一起使用,效果較好。按摩推拿(也有叫手法復位的),對於椎間盤膨出和輕度突出的患者,可使用手法正骨配合牽引,中藥區域性熱敷配合進行,但是突出巨大或者椎間盤脫出的病人,不建議進行牽引。

  (二)手術治療(包括:椎間盤內窺鏡微創手術,顯微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等)

  手術適應證為:

  1、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復發,症狀較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2、神經損傷症狀明顯、廣泛,甚至繼續惡化,有椎間盤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3、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礙者。

  4、合併明顯的腰椎管狹窄症者。

  手術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實施。配合手術顯微鏡或放大鏡,切除患部上下部分椎板及黃韌帶,輕緩地牽開硬脊膜及神經根,顯露突出的椎間盤,用長柄刀環切突出的纖維環後取出,將髓核鉗伸入椎間隙去除殘餘的退化髓核組織,沖洗傷口,完全止血後放置引流縫合。因系採用椎板開窗法或椎板切除法進行手術,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術後3-7天下地活動,功能恢復較快,2~3月後即可恢復輕工作。術後半年內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合併腰椎管狹窄者,除作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外,應根據椎管狹窄情況做充分的減壓。為了防止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後復發或逆轉髓核退變、減緩鄰近節段退變加速,可選用置入棘突間或椎間動態穩定裝置如:Wallis、Dynesys等,對合並脊柱不穩者需要同時予以椎間植骨融合固定治療。

  併發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椎間盤摘除手術,是一種開展時間較長,療效較為肯定的手術。

  但即使如此,手術過程中及術後,還是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影響手術效果。

  1、感染是所有外科手術共有的併發症。除可能併發手術切口感染外還可能發生椎間隙感染。

  2、神經損傷:手術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內都有可能損傷神經根。

  3、術後出血:椎管內出血造成神經損害時需要緊急手術清除。

  4、粘連與瘢痕:手術部位的神經根與椎板切除後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發生粘連與瘢痕,會留有腰痛或神經根放射痛。

  5、脊柱不穩:部分病人術後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拍腰椎功能性運動X線片時,有明顯的脊柱異常活動。

  6、臟器、大血管損傷:最常見的是經後路手術時損傷腹後壁大的血管。可能伴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膀胱、輸尿管或小腸等。

  當然,只要有嚴格的無菌操作、輕細準確的手術技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就能避免併發症的產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