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趙新華

  踝關節在人體站立、行走、下蹲等動作中至關重要,內踝、外踝、脛骨下段以及堅固的韌帶和關節囊保證了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其解剖結構也只容許背屈和跖屈,但是由於踝關節要承載幾乎全部的體重,在行走或運動中一旦出現內、外翻或內、外旋方向的的滑動則會造成踝關節的損傷。

  踝關節損傷後最常見的表現為踝關節腫脹疼痛,影響站立行走。

  我們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分別給予介紹:

  1、踝關節韌帶損傷:

  踝關節韌帶包括內踝韌帶、外踝韌帶以及下脛腓韌帶。內踝韌帶又稱三角韌帶,自前向後分為脛距前韌帶、脛根韌帶和脛距後韌帶;外踝韌帶自前向後分為腓距前韌帶、腓根韌帶和腓距後韌帶;下脛腓韌帶又分為下脛腓前韌帶、股間韌帶、下脛腓後韌帶和下脛腓橫韌帶。

  踝關節扭傷可以造成這些韌帶部分損傷,區域性充血水腫,活動時疼痛明顯。這一類損傷通常通過休息可以完全癒合,區域性可以外用扶他林乳膠劑消腫止痛等,一般不需要口服藥物治療,通常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穿戴護踝等加以保護促進損傷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在損傷急性期可以冷敷,嚴禁熱水浸泡,否則會加重出血腫脹。一般在1周後的恢復期可以用溫水浸泡,有助於血液迴圈促進癒合。當然中立位的聚酯石膏固定對損傷修復很有幫助,聚酯石膏重量較輕,比較堅固,可以在室內行走。

  2、踝關節韌帶斷裂伴或不伴撕脫骨折:

  相對於單純的韌帶損傷,這一類外傷要相對嚴重一些,一般腫脹比較明顯,通常伴有皮下有紫色的淤血斑,疼痛也比較重。需要去醫院就診拍片檢查,在踝穴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通常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即使伴有小的撕脫骨折,在沒有掉入踝穴或者不影響踝關節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保守治療。

  通常可給予石膏固定,要求固定時反受傷方向固定,可以促進斷裂的韌帶癒合,3周後可以更換為中立位功能位石膏固定,3周後拆除石膏,基本可以癒合。

  3、踝關節骨折:

  在踝關節損傷中骨折是最重的一種,必須到醫院診斷治療,拍X線片可以確定診斷。踝關節骨折根據受傷時足部所處的位置、外力作用的方向以及不同的創傷病理改變而分為旋後-內收型、旋後-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壓縮性,其中旋後-外旋型最為常見,根據嚴重程度分為單踝、雙踝或三踝骨折。

  踝關節是全身幾乎最重要的負重關節,最可靠的恢復功能當然是使關節面解剖復位,大多數踝關節骨折通過精確的閉合復位加外固定都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對於復位後不穩定的骨折脫位,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閉合復位、更換石膏或調整外固定物,勢必加重損傷和腫脹程度,最終導致外固定時間延長,不能早期功能鍛鍊,影響療效。

  因此應該避免為了閉合復位反覆的進行整復和固定,一旦閉合復位失敗,應當積極的及時的尋求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切開後直視下進行復位比較容易達到理想的解剖復位,選擇牢固的內固定可以使得患者早日開始關節功能鍛鍊,早日負重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