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6歲,主因咳嗽、咳痰、痰中帶血、胸疼伴氣促3個月,當地醫院口服消炎藥半個月無明顯緩解,行胸部X線檢查發現右肺門增大,懷疑腫瘤,行胸部CT檢查。結果:右肺門5cm大小腫物,伴縱膈淋巴結腫大。行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右肺中間段支氣管及下肺支氣管開口有新生物。活檢結果:鱗狀細胞癌,中等分化,臨床分期ⅢB。初擬給予同步放、化療,因患者及家屬考慮毒副作用過大患者無法承擔而拒絕,遂修正治療方案為放療加輔助化療。放療採用三維適形技術,給予共面四野照射,靶區包括腫瘤及縱膈內陽性淋巴結引流區,肺門及第七站淋巴引流區常規包括在射野內,鎖骨上淋巴引流區不常規行預防性照射,PTV為CTV外放0.5cm,放療劑量為大於95%PTV給予60Gy/30f/6w。放療尚順利,但放療期間出現Ⅱ度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經對症支援處理後緩解。放療後1個月開始行輔助化療,化療方案為TP(多西他賽 75mg/m2 d1和卡鉑 AUC 5 d1),共四個週期。放療後3個月複查腫瘤接近完全消失,但右肺放療區出現纖維樣改變伴滲出,相鄰胸膜輕度增厚伴少量胸腔積液,臨床診斷為放射性肺炎。
就診時患者平靜時呼吸尚平穩,活動後氣喘明顯,有咳嗽、咳痰、右胸部輕痛,無心慌、心悸,雙下肢乏力明顯,感覺及活動上午異常,睡眠略差,上腹脹滿,飯後明顯。患者舌體偏大,舌質偏紅顯淡色,以舌尖最為明顯,舌邊緣顯暗紅,中央略乾澀,苔少色白,微黃。脈象右寸部沉細,關尺部偏沉微弦。因患者證見活動後氣喘,下肢無力懶於活動,且舌像偏紅帶淡色,邊緣有淤斑,脈象沉細微弦,當為肺腎陰虛,陰虛生內熱,伴氣血淤積,肝氣淤積致木侮土。給予處方一:
制何首烏10g,麥冬15g,丹蔘10g,玄蔘10g,玉竹10g,黨蔘10g,白朮10g,黃芪10g,白芍10g,鬱金10g,木香10g,地骨皮10g,厚朴10g,炒麥芽15g,焦神曲15g,灸甘草6g。
服用3服後患者咳嗽、咳痰及氣喘好轉,乏力及腹脹明顯減輕。繼續服用7服後症狀及病情穩定。後患者因感冒後出現痰中帶血,就診時患者舌體偏大,舌質紅,舌邊緣顯暗紅,苔少色微黃。脈象右寸關部浮,尺部偏沉微弦。給予處方二:
黃芩10g,黃連10g,丹皮10g,生地黃10g,白芷10g,桂枝10g,防風10g,知母10g,白芍10g,桔梗10g,百合10g,梔子10g,當歸10g,山藥15g,桑白皮15g,灸甘草6g,白朮10g,茯苓10g。
服用6服後患者咳嗽、咳痰及氣促明顯緩解,痰血停止,乏力及腹脹也緩解。門診見患者活動已自如。舌質紅,無苔,呈水滑舌樣。脈象偏沉偏細,寸部力少,關尺部略弦。改處方三一直服用,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麥冬15g,丹蔘10g,玄蔘10g,玉竹10g,丹皮10g,生地黃10g,知母10g 白芍10g,桔梗10g,百合10g,當歸10g,山藥15g,桑白皮15g,灸甘草6g,白朮10g,茯苓10g,菟絲子10g,白花蛇舌草15g。
按:本例患者證見活動後氣喘、懶於活動,舌像偏紅帶淡,邊緣有淤斑,脈象沉細微弦,當為肺腎陰虛,陰虛生內熱,發為咳嗽;同時伴有氣血淤積,肝氣淤積致木侮土。西醫CT檢查為肺癌放、化療後放射性肺炎。給予滋肺腎陰虛、平肝疏鬱及調和脾胃藥物後,症狀明顯緩解。後因感受風寒,出現痰中帶血,虛熱內生,脈見浮數,給以清熱散表,清降肺氣及調補氣血藥物後緩解。後繼續使用滋補肺腎陰分、清降肺氣及調補氣血藥物維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