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失禁?
肛門閉鎖術後便失禁,汙便漏便和便祕是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其根本原因是括約肌發育不良,尤其是中高位畸形,肛門內外括約肌均發育不良,因此基本上術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排便異常的表現。一般來說與控制排便有關的幾個結構包括:
1、恥骨直腸肌:這是控制排便的最主要的肌肉,位置較深,如果損傷會導致嚴重的便失禁,這條肌肉同時控制排尿,在女性控制分娩,因此又叫尿生殖肌;在高位鎖肛患者,這個肌肉的走形會出現異常,具體表現是鋇灌腸檢查顯示直腸肛管角開大,這是高位鎖肛術後排便異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2、肛門外括約肌:位置相對淺,靠近面板,經皮刺激後可以看到收縮,這個肌肉是隨意肌,受到大腦的直接控制,是肛門括約肌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恥骨直腸肌一起構成控制排便的最主要就夠,括約肌三環結構,如果損傷也會造成失禁,在高位鎖肛的患者這個肌肉也是發育異常的,嚴重的患者甚至缺失,因此會出現失禁,汙便,主要表現是肛門外口呲開,沒有凹陷;
3、內括約肌:這個肌肉主要是控制排便感覺,產生便意,激發排便反射等作用,在肛門閉鎖的兒童同樣發育不良;
4、肛管高壓區長度:正常情況下,在恥骨直腸肌和外括約肌之間的部分叫肛管,平時肛管是閉合狀態的,這樣就形成一個閉合,長約3-6cm的管狀區域,壓力要比直腸內高,因此起到控便的作用,在肛門閉鎖的兒童,這個結構顯著縮短或者消失,這個結構可以通過肛門直腸測壓獲取。
便失禁的表現?
由於上述各種結構在肛門閉鎖的兒童均有異常,因此這類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便失禁,汙便漏便現象,在這些病人中普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患者不知道自己有便,因此在有糞便到達直腸時,不能產生便意,外括約肌來不及產生收縮反應,因此不能達到控制排便的作用,因此導致漏便;這主要是由於內括約肌功能不良所致,感覺遲鈍。
2、部分患者能夠感覺到糞便的存在,能夠產生便意,但是想要收縮外括約肌的時候,糞便已經排出來了,這部分患者相比第一類患者相對輕,主要的原因是神經反射不夠靈敏,可能是神經傳入或者傳出的通路遲鈍所致;
3、最後一類是能產生便意,也能夠收縮外括約肌,但是由於外括約肌的力量不夠,或者肛管高壓區的長度縮短,不能夠達到控制排便的目的,因此導致汙便。
治療方案的原理和方法
以上三類是術後“便失禁”的最主要原因,針對上述病因,我們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療手段,應用體表經皮電刺激技術和針對性生物反饋治療技術治療肛門閉鎖術後便失禁,效果非常滿意,有效率可達80%以上,經過近10年的臨床實踐,我們已經摸索出一整套用於這類病人評估與治療的完整體系。經皮電刺激是指刺激控制排便中樞在體表的反射區,並刺激肛門周圍括約肌群,達到訓練內括約肌敏感性以及盆底神經叢傳入和傳出靈敏度的作用,同時使外括約肌處於緊張狀態,維持外括約肌的緊張性,達到控便的目的;這種方法類似我們中醫的電子穴位按摩,經體表完成,安全,無創傷,強度可調節,不痛苦,無任何不良反應;生物反饋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主要通過儀器使患者達到視覺,聽覺,肛門括約肌,盆底肌和大腦之間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強化控制排便的作用,安全,無副損傷,不痛苦;
具體的方法是:經皮電刺激腰1-2,骶2-4,肛門內電極(部分病例部位可調),每個部位2000次,電流強度可調;生物反饋半小時,費用每天264元,療程2-4周。
注意事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治療在肛門閉鎖中的應用有嚴格的適應症,對於完全失禁的患者是不能通過生物反饋達到治療目的的,因此首先要對有症狀的患者進行評估,評估其括約肌功能,如果完全沒有括約肌群,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病人必須通過手術矯形,先移植一部分肌肉,然後再做生物反饋訓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