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孔巨集亮

  治療原則

  1、目標:尋找和糾正誘因與病因,室率控制或節律控制(恢復竇性心律),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室率控制策略是通過藥物控制室率在一定範圍內,節律控制目的為恢復並維持竇性心律。無論室率控制還是節律控制,必須根據腦卒中的危險分層選擇預防血栓栓塞策略。

  2、節律控制和室率控制的選擇

  根據房顫型別和持續時間、症狀嚴重程度、伴隨的心血管疾病或/和其他疾病、年齡、短期和長期治療目標、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選擇等個體化節律控制或室率控制策略。

  房顫持續一段時間後,可發生電重構和機械重構而有可能成為永久性房顫,因此,基礎心臟病病變輕、年輕的有症狀的房顫患者採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方法進行節律控制。選擇室率控制策略時,需要考慮永久性房顫對患者今後的影響。AFFIRM等研究結論:心臟疾病伴持續性房顫老年患者若無症狀,無需考慮恢復竇性心律,心力衰竭伴房顫患者心功能將隨時間延長逐漸惡化。

  理論上節律控制優於室率控制,但尚無明確證據顯示二者在腦卒中發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有差別,可能與目前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效果欠佳有關。

  下列房顫患者推薦採用室率控制:

  1、無特殊理由必須轉復為竇性心律的無症狀性房顫患者;

  2、對於房顫已持續幾年的患者,即使轉復為竇性心律後,也很難維持竇性心律;

  3、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的風險大於房顫本身風險的患者;

  4、對於老齡(大於65歲)或心臟器質性疾病(包括冠心病、二尖瓣狹窄、左房內徑大於55mm)病因未糾正的患者,室率控制與節律控制一樣有效。

  1、室率控制

  (1)目標 靜息時室率範圍是60-80次/分,中等程度的運動量心率維持在90-115次/分。靜息時室率控制良好的患者在運動時心率可能過快,導致心室充盈受限和心肌缺血,因此有必要評價患者在次極量運動時或24小時的心率變化情況,尤其是活動時症狀明顯的患者。

  (2)藥物 推薦β阻滯劑、CCB和洋地黃類等抑制房室結內傳導和延長其不應期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以減慢心室率、緩解症狀和改善血液動力學。

  2、節律控制

  (1)復律方法:根據病情和房顫持續時間選擇藥物或電擊復律。房顫伴較快心室率、症狀重和血液動力學不穩定者(包括伴經房室旁路前傳者),應儘早同步電覆律。起始能量100J,復律失敗時可用更高能量。病情穩定者首選藥物復律,無效時可電覆律。電覆律效果優於藥物復律,但血栓栓塞或腦卒中風險無差異。伴有潛在病因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感染和電解質紊亂等,在病因未糾正前,一般不予復律。房顫持續超過48h者復律時血栓栓塞危險增加,復律前需要預防性應用抗凝治療。

  (2)藥物復律:房顫發作後7d內藥物復律似最為有效,超過7d者很少自行轉復,並且藥物轉復效果差。普羅帕酮、胺碘酮、多菲利特和伊布利特等可轉復房顫。院外復律者,需有院內應用該藥安全有效的證據。沒有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異常、束支傳導阻滯、QT間期延長、Brugada綜合徵和器質性心臟病者可單次口服較大劑量普羅帕酮(600mg)。不需緊急復律者可應用胺碘酮。不建議應用索他洛爾和洋地黃類藥物(轉復房顫時可能有害)。

  (3)復律後維持竇性心律:

  房顫復律成功後易復發特性要求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預防其復發。普羅帕酮、莫雷西嗪、胺碘酮、索他洛爾和多菲利特等較常用。應用前應評估藥物有效性、安全性(臟器毒性反應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及耐受性。Ic類藥物對器質性心臟病患者致心律失常作用發生率較高,應避免在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顯著心室肥厚情況下使用。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異常者不推薦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普羅帕酮預防陣發性房顫或心房撲動時可引起房室結1:1下傳而致心房撲動時的快速室率,此時可聯合β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CCB等。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仍偶爾出現且症狀輕微的房顫發作視為藥物預防有效。

  3、抗凝治療

  腦卒中發病率高和抗凝藥物的“四低”(使用華法林抗凝的知曉率低、應用華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療率低、應用華法林抗凝的INR監測率和達標率低)是中國房顫患者的特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