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6年,Jacques Puel和Ulrich Sigwart在法國Toulouse置入第1例冠脈內支架,至今已20餘年,現已廣泛應用於冠心病的治療。縱觀冠脈支架的發展,可以分為裸支架時代和藥物洗脫支架時代。裸支架(BMS)的優點:
1、其療效及安全性優於單純PTCA;2.可以降低PTCA術後再狹窄率(由30-50%下降至20-30%);3.術後阿司匹林和噻吩吡啶雙抗血小板治療時間比藥物支架(DES)短,至少1個月,最好12個月(如患者出血風險高,最少應用2周)。不足之處:術後由於內膜增生,支架內再狹窄導致再次血管重建率高。而DES可顯著抑制內膜增生,從而大大降低支架術後再狹窄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5-10%)。現有研究顯示DES的療效優於BMS,安全性至少與BMS相當。
冠脈支架分類方法有多種:根據支架設計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網狀、管狀、環狀以及纏繞型支架(管狀和環狀支架在臨床應用較多)。根據支架材料的不同,可分為316L不鏽鋼、鈷鉻合金、鎳鈦、鉭等支架。根據輸送方式的不同,分為球囊膨脹性支架和自膨脹性支架。根據特殊用途而設計不同的支架,如適合分叉病變的支架以及針對冠狀動脈瘤或穿孔的帶膜支架。
DES在臨床應用最廣範,並在不斷更新。更新主要在:
1、載藥技術,第一代DES均採用了聚合物塗層,其目的是控制藥物釋放。新一代DES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選用了更為複雜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如PC聚合物)和完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如PLA和PLGA,可以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從而在藥物完全釋放後在區域性僅遺留裸金屬支架平臺。另一種理念是避免使用聚合物塗層,樂普公司新近研製的血管內無載體藥物洗脫支架,既可避免不可降解聚合物永久性刺激血管壁,影響內皮化,又避免了可降解聚合物在降解之前的不良作用以及降解過程中潛在的副作用。
2、支架所載物,最初常用塗層藥物為雷帕黴素(西羅莫司)、紫杉醇,新近塗層藥物有肝素、水蛭素和雷帕黴素類似物:依維莫司、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還有Genous內皮祖細胞捕捉支架、美國FDA已批准的γ和β放射性支架、靜脈覆蓋支架、金屬蛋白酶抑制劑塗層支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塗層支架和17-β-雌二醇塗層支架等等。
另外,目前已研發成功完全可降解支架,這種支架一旦完全吸收,即無殘留的支架殘體,區域性血管可得到修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