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稱本病也為癲癇,又稱癇證、癲疾,俗稱“羊癇風”。
辨證分型
實證:多見癲癇初期,發作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吐白沫,角弓反張,抽搐勁急,或有吼叫聲。發作後肢體痠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平復如常人。
1、痰火擾神: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強痙拘攣,口中有聲,口吐白沫,煩躁不安,氣高息粗,痰鳴轆轆,口臭便幹;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2、風痰閉竅:發則猝然昏僕,目睛上視,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鳴;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滑。
3、瘀阻腦絡:發則猝然昏僕,抽搐,或單以口角、眼角、肢體抽搐,顏面口脣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澀。
多見癲癇後期,發作次數頻繁,抽搐強度減弱,甦醒後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減退。
1、血虛風動:或猝然仆倒,或面部烘熱,或兩目瞪視,或侷限性抽搐,或四肢抽搐無力、手足蠕動,二便自遺;舌質淡,少苔,脈細弱。
2、心脾兩虛:久發不愈,猝然昏僕,或僅頭部下垂,四肢無力,伴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無力,口噤目閉,二便自遺;舌淡,苔白,脈弱。
3、肝腎陰虛:發則猝然昏僕,或失神發作,或語謇,四肢逆冷,手足蠕動,健忘失眠,腰膝痠軟;舌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
基本治療
1、治則:鎮痙息風、醒腦開竅為主,間歇期根據不同證型,補益心腎,健脾化痰。
2、處方:水溝、長強、鳩尾、筋縮、豐隆、陽陵泉。
3、加減:痰火擾神加行間、合谷;風痰閉竅加本神、風池、太沖;瘀阻腦絡加百會、太陽、膈俞;血虛風動加血海、三陰交;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肝腎陰虛加肝俞、腎俞、太溪;病在夜間發作加照海,白晝發作加申脈;眩暈加合谷、百會。
4、操作:水溝向鼻中隔深刺、強刺;長強可點刺出血;針刺鳩尾應掌握正確的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傷及肝、脾等腹腔臟器;其他腧穴常規針刺。每天或隔天治療一次,若一日數發者可一日針數次,控制發作後逐漸減少至每週1~2次,連續治療3~6個月。
其他療法
1、灸法
2、電針
3、耳針
4、埋線
5、頭針
鍼灸治療癲癇有一定的療效,但應做腦電圖等檢查以明確診斷。有條件者應做CT、磁共振檢查,應與中風、厥證、癔病等相鑑別。對繼發性癲病,更應重視原發病的診斷、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