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胸外科 主任醫師 許凝

  常常有體檢者會被告知肺內發現了“小結節”影。那麼何為小結節,如何對待,進一步應該採取如何的措施?

  肺內的小結節性病灶,良性的可能是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和血管瘤等,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一些良性病變在經過長時間的刺激之後也可能轉化為惡性。由於影像技術的發展,一些原來不可能發現的病灶已能顯現出來,為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供了保證。據人群大樣本的統計表明,直徑大於1.0cm的肺內單發小結節,惡性的佔到一半以上。所以在臨床上,決不可輕視體檢時無意間發現的肺內小結節。肺內小結節通常是指直徑在3.0cm以下的肺內實質性病變,是胸外科常見又較難確診的疾病,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點。其病因複雜,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有一定難度,易誤診和漏診。

  肺內小結節的影像鑑別包括:

  1、部位:兩肺上葉前段、左肺上葉舌段和右肺中葉的結節多為炎性病灶或腫瘤尤其是肺癌。上葉尖後段、下葉背段則多為良性病變,尤其是結核灶。

  2、大小:小於5.0mm的結節,良性可能性大;5.0mm-10.0mm的結節要密切隨訪;在10.0mm-30.0mm的結節中惡性腫瘤佔50%以上,而且結節越大肺癌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3、形態:有淺分葉、短細毛刺、胸膜凹陷徵的提示為肺癌;邊緣光滑,有粗、長、稀疏毛刺的提示為良性。但有時很難判別。

  4、度:密度不均勻,小泡小管,小結節堆積,偏心小空腔,有稀疏鈣化的結節多為惡性;密度均一者多為良性。

  5、周圍:周圍肺組織呈現炎症、氣腫、不張、侵潤和支氣管血管束增粗的多為惡性結節;而衛星灶、“暈”等多提示良性結節。

  6、強化:增強CT顯示不均勻強化或是中度強化多為惡性;不強化或高度強化多見於良性結節。

  從疾病分類鑑別:

  1、結核瘤:密度不均,可有鈣化和空腔,注射對比劑後不強化,有胸膜粘連帶。

  2、炎性假瘤:多有感染病史或炎症後遺症,密度均勻,少見鈣化。

  3、黴菌球:常寄生於結核空洞內,密度不均,可有鈣化,可見暈徵和衛星灶,“空氣新月徵”為診斷依據。

  4、動靜脈瘻:病灶增強與大血管同步,同等強化。

  5、硬化性血管瘤:球形或類圓形腫塊,邊緣光滑,可明顯強化,或與肺內血管影相通。

  6、錯構瘤:多在2.0cm以下,邊緣光整、可有分葉,密度均勻或部均勻,其內測到脂肪密度或“爆米花”樣改變時可診斷。

  7、腺瘤:低度惡性腫瘤,圓形或類圓形,多位於肺外周或氣管、支氣管內,邊緣光滑、密度均勻,無鈣化衛星灶,中度增強、均勻強化。

  8、轉移瘤:單發或多發,大小不一,邊緣清楚或模糊,密度均勻,肺野外帶或胸膜下相對多見。

  9、球形肺炎:病灶範圍大,邊緣模糊不清呈侵潤狀,密度不均但不致密,肺窗和縱隔窗病灶大小懸殊為其特點。

  對於不明病因的小結節,醫生及患者都不應掉以輕心,定期隨訪是必要,有時及早予以外科切除的益處要大於等待。一般來講,對直徑小於5.0mm的肺內小結節,建議每6個月CT複查一次;5.0-10.0mm的肺內結節,應每3個月CT複查一次;大於10.0mm的肺結節,應每個月複查CT一次。對於後兩種情況,我們的意見是更積極地在微創胸腔鏡下行肺內結節切除活檢。如在隨訪過程中發現肺內結節生長速度加快或變得不規則,往往提示惡性變。則更應該手術治療。需要明確的是早期肺癌治療的5年生存率(腫瘤預後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達到70%-80%,而晚期肺癌都在10%以下。

  觀察過程中可以進行以下檢查:增強CT,肺穿刺。如果以上檢查均未見異常,可定期複查CT觀察或直接手術切除。近年來,胸腔鏡技術的成熟開展和普及,已經成為解決這種兩難局面的最佳選擇。對於肺內小結節,經胸腔鏡的診斷、治療效果可達到傳統開胸手術的水平,同時避免了不必要的開胸創傷,從根本上改變了肺內小結節疾病的診療策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