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早睡,別熬夜別貪睡
《內經》雲:“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夏季天熱,很多人都熬夜晚睡,身體消耗較大,入秋後易出現秋乏,常見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養精氣。早起以舒達陽氣,使肺氣得以舒展。
養陰潤肺防秋燥,忌辛辣忌寒涼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夏日裡,為了增加食慾,人們喜食用辣味開胃,但進入秋季,無辣不歡的人應該“收斂”了。秋季雨水減少,中午溫度仍較高,氣候乾燥,有秋老虎之稱,人易出現“秋燥症”,如口鼻乾燥、音啞、咽癢、乾咳少痰、便祕、面板乾燥等一系列症狀。秋天飲食以“滋潤”為原則,多飲水和喝湯,多吃些芝麻、粳米、蜂蜜、乳品、梨、葡萄、香蕉、銀耳、百合、青菜等滋陰潤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初秋午間氣溫仍然偏高,而早晚涼,溫差較大。胃腸對食物涼熱變化敏感,秋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很多秋季腹瀉都與寒涼有關。如果過多進食寒冷之品或生冷,會引起腹瀉、痢疾等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體弱者更需注意。
切勿盲目貼秋膘
過去夏天人們胃口不佳,常有苦夏,身體變瘦。立秋後,秋風起,胃口開,很多人想吃點好的,增加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民間流行“強秋膘”之風俗,立秋吃肉,以肉帖膘。但是現代人多營養過剩,除非身體瘦弱者,確實須貼秋膘外,多數人是不需要貼秋膘的。而且秋涼的刺激會使一些原來有胃病的人疾病復發,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潰瘍等併發症。此時,食量增加,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也易導致胃病的復發。注意膳食合理,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增強胃腸適應力,勿暴飲暴食。
適度增減衣物,防感冒、受風
秋後,早晚溫差加大,民間有“二八月、亂穿衣”之說,大街上的人們穿著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的人短衣短褲,而有的人則長衣長褲,中午出門穿短袖,晚上回來就冷了。初秋忽涼忽熱,機體調節機能很難適應暴熱驟涼變化。立秋季感冒增多,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晚上睡覺時及時關窗,勿吹過堂風。好多人因為不注意,睡覺起來後臉部麻木甚至歪斜,關節、肌肉出現疼痛、怕風等症狀。
此外,初秋時節人情緒產生波動,或煩躁,或傷感,從而引起憂鬱、悲傷。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因此,初秋養生要調攝精神,保持神志安寧,心平氣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