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急診科 副主任醫師 侯春風

  什麼是核輻射?

  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為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α、β、質子等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γ射線和X射線)、中子等不帶電粒子。

  核輻射是指來自於原子核的輻射,影響人類的核輻射主要有三種,即α、β、γ射線。α射線是由氦原子核組成的粒子流。它質量大且帶電荷多,但穿透物質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張普通的紙就能擋住。但如果進入人體,會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內部損傷,因此在防護上要特別防止α射線進入人體內。β射線是由高速電子組成,與α射線相比具有較大的穿透性,能穿透面板的角質層而使活體組織受到損傷。但它很容易被有機玻璃、塑料或鋁板等材料所遮蔽,其內在的危害也比α射線小。γ射線與x射線相似,也是由看不見的光子組成。它的穿透力最強,能穿透一米厚的水泥牆,一個能量為1MeV的γ射線就足以穿透人體,因此在外照射的防護中對γ射線的防護最重要,由於γ射線是不帶電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電離,所以它對人體內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線小。

  核輻射有什麼危害?

  早期核輻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幾秒鐘輻射出來的人眼看不見的伽瑪射線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殺傷破壞因素。早期核輻射接近光速呈直線傳播。當發現閃光時,人員早已受到射線的作用了。早期核輻射能像X射線那樣穿透人體和物體, 能穿透幾千米的空氣層。當射線照射到人體、殺死細胞達一定程度時,人員就會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鹽、鹼、食品和某些金屬器具上,還會使這些原來沒有放射性的物質產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對人員造成傷害。它還能使光學玻璃變暗、膠捲曝光、化學藥品失效,並能影響電子儀器的效能。

  在放射醫學和人體輻射防護中,輻射劑量的單位有多種衡量模式和計量單位。較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當量劑量”,是反映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其國際標準單位是“西弗”,定義是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西弗。

  人體遭受過量輻射,可能導致疲勞、頭昏、失眠、皮膚髮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準,輻射總危險度為0.0165/西弗,也就是說,人體每接受1西弗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0.0165的致癌機率。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據我國核電安全專家鬱祖盛介紹,根據我國的標準,每人每年受到的輻射量應小於2.7毫西弗。事實上,人體如果短期受到低於100毫西弗的輻射,也並不會造成影響。輻射劑量超過4000毫西弗,則可能致死。

  核輻射怎樣影響人體健康?

  放射性物質在衰變時會釋放離子輻射,這種輻射可以對人體內部化學環境造成嚴重傷害。它會打斷人體各種組織中各種原子和分子間的化學鍵,人體會自動做出反應,嘗試對這種損害進行修復。但有時候這種傷害將是非常廣泛而嚴重的,修復幾乎不可能,並且在自動修復過程中還存在發生錯誤的可能性。人體內對輻射損傷最敏感的部位是胃腸道的組織細胞,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組織細胞。輻射對人體的損傷取決於你在輻射環境下的暴露時間,以及所受到得輻射強度。

  吃碘藥對預防核輻射管用嗎?

  一些常用的防輻射措施,比如喝綠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婦防輻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輻射汙染最好的防護方法是緊閉家裡的門窗、勤洗手洗澡。碘鹽裡含有的碘是及其微量的,吃碘藥也必須在受到核放射汙染之後,一天一次,每次一顆碘化鉀,自行購買提前吃,這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藥物性危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