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曹連富

  最常見的兒科疾病有下面幾種:

  1、肺炎喘嗽(小兒肺炎)是最常見的兒科疾病,也是兒童死亡的第一原因。臨床以發熱、咳嗽、咯痰、氣急、鼻煽為主要症狀,重者可見張口抬肩、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口脣青紫等症。

  2、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佔兒科門診量的70%~80%。由於小兒先天稟賦薄弱,易感受風邪,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6個月到3歲為發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為病毒,一般會反覆發熱3天左右,多以夜間明顯,患兒不但服藥困難,輸液又加重痛苦,家長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

  3、洩瀉(腹瀉病)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由於兒童營養狀況及醫療條件的改善,已使該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但其發病率仍然較高,尤其在條件較差的地區,為此,腹瀉病是我國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

  4、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症狀,它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患者一般症狀不多,就是長期不思飲食,厭惡攝食,食量顯著少於同齡正常兒童,有噯氣、泛惡、脘痞、大便不調等症,或伴面色少華、形體偏瘦、口乾喜飲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動如常。少數患兒由於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結核病、長期便祕、鋅缺乏等引起,大多數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合理的飲食制度、不佳的進食環境及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5、反覆外感發熱是指1年以內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頻繁,超出正常範圍。其病因包括:先天稟賦薄弱、後天餵養不當、調護失宜、環境影響、反覆傳染、久病體虛等多個方面。

  兒科常見病診斷與治療

  腹瀉

  嬰幼兒腹瀉,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徵。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治療方案:

  1、要調整好孩子的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來彌補患兒腹瀉造成的損失,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此時宜給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糖鹽開水,甚至暫禁進食,使胃腸功能得以恢復,以加快疾病的痊癒。

  2、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小兒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瀉的兒童,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從而加重病情。

  3、要注意保護好病孩的臀部。由於排便次數增多,肛門周圍的面板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家長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或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洗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紅臀,並要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面板摩擦而發生破潰。對於病孩用過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汙染過的衣物、床單,都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覆感染或傳染給其他人。

  感冒

  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種;佔10%~20%的感冒是由細菌所引起的。1歲以內的嬰兒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一般,感冒將持續7~10天,小寶寶有時可持續2周左右。咳嗽往往是最晚消失的症狀,它往往會持續幾周。經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的嬰兒,頭一年通常要得6~10次感冒;甚至整個冬天都在不停地流鼻涕。

  症狀:

  兒童患感冒時往往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流鼻涕、咽喉腫痛等不明顯,而消化道症狀如食慾不振、嘔吐、腹痛、腹瀉等卻較明顯,嬰幼兒感冒時,常常發生高燒,有的患兒甚至發生驚厥,同樣患了感冒,兒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

  由於兒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後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合併症。此外,小兒感冒時有時可引起心肌炎、腎炎危及生命,兒童時期,還有不少急性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等,這些病在早期,也有類似感冒的一些症狀,但由於兒童表達能力差,往往不能明確說明自己哪裡不舒服,不會說話的嬰兒更是不能表達,並且小兒病情發展變化快,因此對小孩的感冒症狀不可掉以輕心,應當細心觀察,發現病情異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千萬不能疏忽大意。

  治療方案:

  1、帶著寶寶去醫院,醫生常會要求寶寶進行一些檢查,這樣才能知道感冒的原因。

  2、如果是病毒性感冒,並沒有特效藥,主要就是要照顧好寶寶,減輕症狀,一般,過上7~10天就好了。

  3、如果是細菌引起的,醫生往往會給寶寶開一些抗生素,一定要按時按劑量吃藥。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病早點好,常會自行增加藥物劑量,這可萬萬不行,否則會事與願違。

  4、如果寶寶發燒,應當按照醫生的囑託服用退燒藥,體溫低於38.5℃,不用服用退燒藥。不要亂吃感冒藥。1歲以內的嬰兒,亂吃感冒藥往往弊大於利。

  5、如果鼻子堵塞已經造成了寶寶吃奶困難,你就需要請醫生給你開一點鹽水滴鼻液,在吃奶前15分鐘滴鼻,過一會,即可用吸鼻器將鼻腔中的鹽水和粘液吸出。滴鼻水可以稀釋粘稠的鼻涕,使之更容易清潔。未經醫生允許,千萬不要給孩子用收縮血管或其他的藥物滴鼻劑。

  發燒

  人的正常體溫是36.5-37°左右,如果高於37.2°,則稱作發燒。當人不能維持正常體溫的時候,很多生理機能將發生障礙。

  治療方案: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區域性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如何預防兒科疾病

  生病是難免的,媽媽無需著急,只要平常對孩子細心一點,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孩子就不會太痛苦,媽媽也不會太煩惱了。一些疾病的早期發生階段,身體會有所變化。如果孩子有了疾病苗頭,就要早就醫,而不應輕信營養品或保健品的宣傳廣告。

  1、體重異常:本來胖乎乎的小臉慢慢地消瘦下來,軀體和四肢的皮下脂肪變薄了,甚至有點皮包骨頭的感覺;較長時期內,孩子體重增加不明顯,或幾乎不增加。這些情況多見於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見於孩子疾病過後的恢復期。

  2、身高異常:較長時期內,孩子增高不明顯或個頭幾乎不增長。這種情況常見於生病之後,或有明顯挑食或偏食的孩子,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經常睡覺很晚。

  3、面色異常:孩子面色蒼白或萎黃,面板彈性差,或有較嚴重的面板損害,如面板粗糙,色素沉著,汗毛脫落,出現皮下出血點,出現“烏青塊”。在排除面板病等疾病的情況下,出現這些症狀可能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有關,如鐵、鋅或維生素C、B1缺乏,也可能與食物過敏有關。

  4、頭髮異常:有些孩子頭髮稀少無光澤、枯黃易斷裂,或出現白髮、枕部脫髮等情況。這些情況可能與營養不良、某些微量營養素缺乏有關,也可能與中醫講的氣血虛弱等因素有關。

  5、視力異常:在昏暗的光線下視物不清,眼睛乾燥,經常眨眼,經常有眼屎,眼睛易疲勞。這種情況可能與孩子不愛吃蔬菜,尤其不愛吃綠色蔬菜和胡蘿蔔等原因有關。

  6、出牙異常:有些孩子出牙遲,一歲時8個乳牙還沒出齊,到了2歲,乳牙還不到20個;有的孩子乳牙掉後新牙遲遲不出;有些孩子囟門閉合遲,走路遲、說話遲。這些情況可能與維生素D、鈣或蛋白質缺乏有關,也可能與中醫講的先天不足、先天腎虛有關。

  7、食慾異常:孩子味覺減退,食慾不振;有的孩子有異食癖,如吃泥土、紙張或牆壁灰等物質。這種情況可能與缺乏微量元素鋅等有關,也可能與腸道寄生蟲有關。

  8、口腔異常:有些孩子口內有異味;經常出現口角炎、脣炎、口腔炎;舌頭髮胖,有的成地圖舌(舌頭表面看起來像地圖);消化能力差,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症狀,有時也會出現腹瀉和便祕交替症狀。這種情況可能與維生素B2、B1缺乏有關,也可能與經常給孩子吃溫熱性的食品或油炸食品有關。

  9、精神異常:表情淡漠、不願說話、不喜歡活動;或煩躁不安,或時時哭吵;睡眠時頭部多汗,睡眠不踏實,易醒,經常翻來翻去,時有驚跳或突然啼哭。這種情況可能與營養不良、缺乏某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有關,也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

  10、血色異常:孩子的嘴脣、眼結膜、口腔粘膜顏色蒼白;手指甲血色差,用手輕輕壓迫甲蓋,放鬆後甲蓋的血色恢復慢;經常訴說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這些情況可能與微量元素鐵,或B族維生素中的葉酸缺乏有關。孩子經常不明原因出血:刷牙時牙齦出血,不小心碰到鼻子或天氣乾燥時鼻子出血等等。這些情況可能與維生素C缺乏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