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葉樹楠

  腰椎擔負著承重、運動和保護神經的功能,一切導致腰椎穩定性喪失的疾患,如椎間盤膨出和突出、增生,椎管狹窄等,都會導致腰痛、腿痛、下肢麻木和行走不便。在治療由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的方法中, 脊柱融合術已得到廣泛接受。

  在大多數脊柱手術中,融合與否已成為判斷手術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之一。但一些研究認為:脊柱融合術雖然在放射學上取得了融合率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卻沒有得到相應程度的改善;再者,強直固定和脊柱融合存在潛在併發症,如繼發性鄰近節段退變的發生率增加,可導致不穩和椎管狹窄;還有螺釘斷裂、假關節形成等風險。所以,對於腰椎退行性病變,比如椎管狹窄、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腰椎側彎等,是否要進行腰椎融合術是有爭議的。現在,有一種新的技術可以克服上述缺點,該技術能保留脊柱節段運動功能,叫做非融合脊柱功能重建技術,也叫動態固定技術。

  理想的脊柱內固定手術應該是在緩解或消除臨床症狀的同時,恢復和保持手術節段術後穩定、減少或緩解鄰近節段退變加劇。根據這個原則,Mulholland等提出了保留手術節段運動功能、控制其異常活動、改變病變節段椎間盤壓力傳導方式、維持脊柱穩定性的非融合固定理念,動態內固定系統由此應運而生。非融合技術的理念包含三個要素:

  (1)提供必要的穩定性;

  (2)保留手術節段的部分運動功能;

  (3)減少鄰近節段退變性疾病的發生。目前動態內固定系統種類繁多,根據內建物放置的部位不同分為棘突間置入物、椎間盤置換和以椎弓根螺釘置入為基礎的動態內固定裝置。

  其中以Dynesys動態穩定系統在臨床使用的時間最長、效果最穩定、且文獻報道最多,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動態穩定系統之一。它能夠在解除神經壓迫的同時,採取動態固定的方式,既恢復腰椎的穩定性,又保留了手術部位腰椎的運動功能。

  Dynesys系統的適應證:Dynesys系統自1994年投入臨床使用以來,在歐洲臨床上該系統應用較廣泛。儘管Dynesys系統臨床應用已超過10年,但其適應證仍然不十分明確。我們仍需要推斷究竟什麼樣的適應證適用於Dynesys系統。Dynesys系統能保持椎間盤的高度,限制運動節段的過度活動。最適宜使用動態平衡固定治療腰椎退變疾病的為椎間盤突出和由此引發的活動性增加或減少、功能性不穩以及單節段或多節段的狹窄,故適用於可自我恢復的椎間盤不穩性疾病以及椎間盤高度丟失伴有較小的節段間位移或病變椎間盤高度正常但伴有明顯滑移者。這些椎間盤不穩性疾病最終形成臨床上動態的椎管狹窄。

  Dynesys系統的禁忌證為:

  ①退變性脊柱側凸大於10°;

  ②滑脫大於Ⅰ度;

  ③肥胖;

  ④以往融合節段;

  ⑤其他:椎間盤間隙狹窄,骨質疏鬆症。

  與腰椎融合手術相比Dynesys動態內固定手術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術後併發症少。一個節段的病變手術切口5-6釐米,手術時間1個多小時,不需要輸血。接受這種手術的患者恢復快,術後3-5天就可以下床活動,1個月左右就可以基本恢復日常生活。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失穩、腰椎管狹窄等都是該技術的適應證。這種技術創傷小、效果好、恢復快,適合各年齡層次患者。

  典型病例:

  一、腰椎融合手術:

  病例一:46歲男性患者,腰疼腿疼,行走不遠,間歇跛行5年。X線片及CT、MRI顯示腰椎多節段退變不穩,其中以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退變不穩最嚴重的。病人由於經費不足,選擇腰4/5和腰5/骶1椎管減壓、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和腰椎融合手術。

  病例二:42歲女性患者,腰疼腿疼,行走不遠,間歇跛行4年。X線片及CT、MRI顯示腰4/5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病人由於經費不足,選擇腰4/5椎管減壓、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系統內固定和腰椎融合手術。

  二、Dynesys動態內固定手術

  病例三:53歲男性患者,腰疼腿疼,行走不遠,間歇跛行6年。X線片及CT、MRI顯示腰3/4和腰4/5椎間盤退變、突出,其中以腰4/5椎間盤退變、突出、椎管狹窄最嚴重。病人選擇行腰4/5椎管減壓、椎間盤摘除、Dynesys動態內固定手術。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術後併發症少。

  病例四:76歲男性患者,腰疼腿疼,行走不遠,間歇跛行10年。X線片及CT、MRI顯示腰椎多節段退變不穩,其中以腰3/4和腰4/5椎間盤退變、突出、椎管狹窄最嚴重。病人選擇行腰3/4和腰4/5椎管減壓、椎間盤摘除、Dynesys動態內固定手術。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術後併發症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