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師 楊柳

  暑假假期結束,忙碌了一個假期,隨著孩子們迴歸學校,病房忙碌的節奏緩和了下來。在這個假期,印象至深的是上頜竇後鼻孔息肉的患兒就好幾個,都是男孩。該病發病率不高,下面就這一疾病把我對該病發病機制的認識及治療經驗簡單做一介紹,僅供參考,以指導就醫及瞭解如何避免復發。

  此病多發生於青少年,據文獻報道是男女發病相似,我所經治的男孩多見,7歲至13歲不等,耳鼻咽喉科醫生根據以下情況極易明確診斷。

  1、後鼻孔息肉系單發性,主要症狀是單側進行性鼻塞,鼻涕有,不多。如果息肉從中鼻道脫垂至鼻咽部,則導致雙側鼻塞、張口呼吸、入睡打鼾等。

  2、鼻內鏡檢查可見一側中鼻道來源荔枝肉樣新生物向後鼻孔脫垂至鼻咽部,自對側後鼻孔亦可看到鼻咽部荔枝肉樣新生物。

  3、現在常規均需要行鼻部CT檢查,CT顯示患側上頜竇、患側中鼻道、鼻咽部充滿軟組織密度影

  發病機制和病理改變:

  病因尚未明確。息肉源發生於上頜竇,然後以細長莖蒂通過上頜竇在中鼻道的竇口進入鼻腔,向後滑向後鼻孔並可突入鼻咽部。Stammberger(1986)用鼻內窺鏡檢查發現息肉起源於上頜竇竇腔內的竇口附近內上角。

  Kamel(1990)借用內窺鏡在22例後鼻孔息肉中發現13例起源於上頜竇內側壁,另9例由於竇壁粘膜廣泛難以確定起源位置。Berg(1988)通過對15例後鼻孔鼻肉上頜竇探查發現,息肉與竇腔中竇壁囊腫相連,因此他認為後鼻孔息肉起源於上頜竇竇壁囊腫,囊腫逐漸增大經竇口突入鼻腔,最後形成後鼻孔鼻肉。

  治療原則:

  既然青少年後鼻孔息肉起源於特別是上頜竇,那麼手術就不能僅僅切除鼻道內、鼻咽部的息肉組織,必須將竇內病變徹底切除乾淨才能避免復發。竇內病變未能徹底切除,復發是肯定的,而且是在很短的時間內。

  在鼻內鏡應用於臨床之前,鼻腔部分可用圈套器絞住其蒂部拉出,然後經柯-陸氏手術(上頜竇下鼻道開窗)方式切除竇內病變是通常的手術方式,鼻內鏡應用以來經鼻內鏡息肉切除及經中鼻道擴大上頜竇自然開口清除竇內病變是最好的微創的手術方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