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醫師 王建明

  頜骨囊腫臨床上分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兩類,其中以牙源性囊腫多見。小型囊腫可單獨留於頜骨內,大型囊腫可侵犯上頜竇腔,易發生感染,導致頜面部畸形。1998~2006年我科收治侵犯上頜竇的頜骨囊腫12例,現將我們的診治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12例,男8例,女4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15歲,平均40.5歲。上頜骨含牙囊腫侵犯上頜竇4例,行上頜骨含牙囊腫摘除、同時上頜竇根治術4例;上頜骨根尖囊腫侵犯上頜竇8例,上頜骨根尖囊腫摘除、同時上頜竇根治術8例。均經組織病理檢查確診。

  2、臨床診斷 根據患側鼻翼、鼻脣部、脣頰溝區、頰部軟組織明顯進行性隆起膨大的病史。觸診膨大的上頜骨骨質呈乒乓球樣感;口內牙列中有先天性缺齒或殘根;X線或CT檢查示:上頜骨內有一橢圓形或倒梨形密度減低區(上頜骨含牙囊腫),其內可見一形態似牙齒的高密度影,囊壁波及牙槽骨甚至可波及牙根(囊腫形態以橢圓形或倒梨形多見;

  嚴重者上頜骨骨質廣泛性破壞,尤其以上頜骨前壁為甚,有的只剩紙樣骨板,有的甚至骨板完全吸收,囊壁直接與軟組織粘連),一般上頜骨含牙囊腫或上頜骨根尖囊腫的診斷並不難。頜骨囊腫,尤其是侵犯上頜竇的頜骨囊腫,原則上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前依據影像學資料,需先做好根管治療。

  手術方法

  全身麻醉,克--陸氏徑路,注意切口應選擇在正常骨質處做切口,利於傷口癒合,防止口腔上頜竇瘻形成。分離並摘除囊腫,原則上於切口沿囊壁與骨質之間鈍性分離摘除囊腫。術前X線片檢查發現上頜竇內有炎症,則可同時進行上頜竇根治術;若牙齒情況良好者則可對患牙行根尖切除後保留患牙。

  含牙囊腫內牙齒與囊壁一併摘除;若同時伴有口腔上頜竇瘻者,則需切除瘻口周圍肉芽組織,利用鄰近組織瓣或頰脂墊瓣修復瘻口。術腔的處理:術腔用碘仿紗條填塞,從下鼻道視窗、經前鼻孔引出。對頜骨囊腫造成頜面部畸形,術畢儘可能利用手法塑形恢復正常面容。

  切口應嚴密縫合,防止傷口癒合不良,甚至裂開形成口腔上頜竇瘻。術後全身使用止血、抗感染治療,術後5天開始從鼻腔分次抽取碘仿紗條或氣囊,6~7天拆除縫線。

  結果

  本組12例術後5~7天從鼻腔分次抽取碘仿紗條,1周拆除縫線,傷口痊癒出院。術後經1~5年的隨訪,無一例復發,面部對稱,形態基本正常。

  討 論

  上頜骨的囊性病變可為兩大類:一類為牙源性,如含牙囊腫和牙根囊腫,另一類為非牙源性的,其中有面裂囊腫及腫瘤性病變,如囊性造釉細胞瘤、骨鉅細胞瘤、動脈瘤樣骨囊腫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所致的棕色瘤,也可引起上頜骨囊性病變。

  含牙囊腫是較常見的牙源性囊腫,來源於釉質器的上皮細胞,與感染及外傷刺激有關,青少年多見,多見(75%)於上頜骨,尤以第三磨牙常見。按囊腫與牙的關係可分為中心型和側旁型。前者囊腫包圍牙冠部,囊腫增大後,可推向牙槽的遠處或牙可進入囊內;後者囊腫位於牙冠的側線,推壓牙向側方移位。

  在X線平片基礎上常規軸位CT平掃,能較好顯示病變本身結構及構成、病變區顱面骨向前或後的生長情況,如前額、枕後、顴骨、上頜竇及竇後軟組織、翼內外板等情況;冠狀位CT掃描清楚顯示蝶骨、蝶竇、蝶骨小翼、視神經孔、篩竇、篩板、眶上下裂、鼻腔、牙槽突、硬顎和口腔的受累狹窄與變形程度。

  上頜骨囊腫前牙區多於雙尖牙區及磨牙區,下頜骨囊腫則磨牙區多於前牙區及雙尖牙區,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區,為單房或多房,內含囊液,CT值約20~25HU,隨著囊液積聚囊腔增大,可伴少量氣體存在,由於各方向阻力不一致可呈分葉狀,周圍骨質吸收形成骨腔的壁為皮層,呈邊緣清晰、一致密白線條狀包繞。根端囊腫多位於深齲、殘根或死髓牙的根端,鄰牙牙根被推移位,囊腫病源牙根端突入囊中。

  含牙囊腫多發生在下頜骨體部,尤以第3磨牙處更為常見。顯示為圓形或卵圓形單房囊樣低密度區,邊壁光滑,內可見1個或幾個未萌牙,牙齒根尖骨質吸收傾斜或脫落。角化囊腫易繼發感染,皮層吸收而致邊緣不清楚,慢性感染骨質增厚緻密。鼻顎囊腫球位於顎前部中鼻突與兩側上頜突融合處,球上頜囊腫常位於側切牙與單尖牙牙根間,顯示為梨形低密度區,並推移牙根分開。

  孤立性頜骨囊腫呈大小及形狀各異的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含氣空腔,邊界清楚或欠清晰,缺少清晰的硬化邊緣,鄰近牙可見典型的牙間扇形分開改變。

  頜骨含牙囊腫CT特徵:上頜骨牙槽處囊性腫物;囊內有1個牙;上牙槽骨質吸收。鑑別診斷:面裂囊腫:為胚胎期構成上頜的各個突起間結合處殘餘上皮所形成的囊腫,囊內含有膽固醇,可發生於硬顎、鼻旁和上頜,與牙無關,周圍有硬化帶,囊腫較大者可緊貼牙根或致使牙移位,但無牙根周圍間隙增寬。

  單房的造釉細胞瘤:囊壁常有切跡,牙根常有吸收或破壞。牙根囊腫:最常見的牙源性囊腫,為牙根慢性感染所致,位於牙根部,牙一般無移位,常在外圍有骨質硬化帶。

  頜骨囊腫的發生率較全身其他骨骼為高,因為頜骨內有許多牙齒髮育時期殘餘的上皮,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可成為囊腫的始基,而頜骨上皮性囊腫又是口腔頜面部一組常見而且緩慢增大的良性病變。通常認為囊腫的增大取決於三個因素:壁性增大、流體靜力性增大和骨吸收因子性增大。因此,頜骨囊腫的治療可通過消除或破壞囊腫增大的有關因素而得以治療。

  雖然文獻中有個別頜骨囊腫非手術治療報告,但是目前囊腫的主要治療手段還是手術治療,所用術式包括囊腫挖除或刮除術,袋形術或減壓術以及頜骨切除術。目前多采用前兩種術式相結合的方法,以去除囊腫形成的三個因素,從而達到根治囊腫的目的。

  頜骨囊腫手術中注意事項:

  (1)做切口時應注意選擇在正常骨質處做切口,利於傷口癒合,防止口腔上頜竇瘻形成。

  (2)囊腫增大佔據了整個上頜竇腔,並不斷向周圍侵犯,使上頜骨廣泛性破壞,使周邊骨質大量吸收,因此在手術剝離囊腫壁的過程中要特別小心,要儘量避免穿破囊壁,爭取完整摘除。

  為此,術中應注意:

  ①做切口時注意不要切透囊壁。

  ②為了減少張力,以減少剝破囊壁的機會,在剝離囊腫前,可先用注射器抽吸出部分囊液。

  ③應在囊壁與骨質之間鈍性分離,爭取完整摘除囊腫,囊腫摘除後,要仔細檢查有無囊壁殘餘組織,特別是根尖部、囊壁與骨壁粘連等部位,必須徹底去淨殘留組織,必要時可用石炭酸燒灼骨腔,以防止復發。

  (3)術者要熟悉並掌握解剖結構,尤其是毗鄰關係,在剝離後、外側壁時要特別慎重,切勿超出後壁,以免損傷顳下凹內的重要結構,如頜內動脈、翼狀靜脈叢等,導致嚴重出血。

  (4)顎部骨質破壞缺如時,要防止顎黏膜穿破,甚至造成口腔上頜竇瘻。

  (5)囊腫穿破上頜竇上壁時,要防止穿通眶底,注意保護眼眶內組織,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6)同時伴有口腔上頜竇瘻者,需切除瘻口周圍肉芽組織,若組織缺損較多,可利用鄰近組織瓣或頰脂墊瓣修復瘻口。

  (7)同時伴有上頜竇炎者,必須同時行上頜竇根治術。

  本組12例中,其中8例上頜骨根尖囊腫均有數目不等的牙根暴露在囊腔內,凡可能保留的牙齒儘可能保留,但術中必須做根尖切除術,用骨鑿鑿除2~3mm,術前需先做好根管治療。對不能保留的牙齒必須拔除。如拔牙後口內創口較大,不能嚴密縫合時,可去除部分牙槽骨,再做褥式加間斷縫合。

  頜骨囊腫術後骨腔的處理:使用充填物或不用充填物的方法各家意見不一。本組病例骨腔未使用充填物,而讓囊腔內的血凝塊充盈,術後無感染及瘻管形成。我們認為骨腔不一定要進行充填,因為只要骨腔中的血塊不感染則可機化形成新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