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王銘

  近日,一位患者見到“精神分裂症外科手術治療獲重大突破”的報道後不肯吃藥,她的母親來電話詢問是否可以手術治療。經瞭解,這位患者高中期間患病,經治療後參加了高考,成績雖不很理想,但仍考上了大學。近來她的病情又有波動,母親想通過手術“一勞永逸” 。但我明確表示:精神分裂症不主張外科手術治療。

  精神分裂症是一個跨學科、綜合性的重大科研課題,它涉及遺傳學、生物醫學、基因工程學等多學科領域,又與社會因素、易感受質和應激等密切相關。到目前為止,對它的認識雖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有限。目前對精神分裂症仍沿用操作性的診斷標準,分為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兩大類。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多種學說,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以“大腦中樞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分泌亢進”學說為依據,治療陽性症狀具有明顯的效果,但對陰性症狀療效差。後來通過改進,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對兩大類症狀都有療效,但鎮靜、嗜睡、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較為嚴重。這也是病人在病情緩解和康復後拒絕繼續服藥治療(即依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科研的進展和第三代抗精神病藥物的問世,目前除極少數療效欠佳的病例,或因地域、經濟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外,精神分裂症只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治療,幾乎可以不發病。它的標誌是:精神症狀消失,具有完整或大部分自知力,社會功能恢復。

  一個人腦部有定位和局灶性疾病,如腦瘤等,神經外科予以手術治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但人類對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認識還太有限。除“多巴胺分泌亢進”學說外,科學家還發現在大腦分管情感的“邊緣系統”有功能異常。但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了這些系統併產生疾病呢?是基因導致的,還是個體的易感素質亦或是應激和環境的綜合因素?這些問題仍有待研究和探索。

  在抗精神病藥物問世之前,精神外科手術曾用於臨床,但隨著科研的發展及大量臨床實踐,精神分裂症的外科手術日益受到“冷落”。精神外科手術都是針對“多巴胺神經介質和情感邊緣系統”密切相關部位,通過有選擇的或侷限的破壞以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目前最常用的是“立體定向術”,對其理論基礎的爭議也較大。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正常和異常的思維與大腦的情感、行為中樞等的關係只是相對的,每一種心理活動與某腦區的關係可能較大,但與其他腦區也不無關係,其中還有很多諸如解剖、生理機能和功能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儘管選擇性立體定向術儀器損傷小,但在臨床實踐中除對極度衝動行為有所控制外,其核心的症狀仍需用藥控制,且部分病例有一系列術後損傷後遺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