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或稱疝是指人體的某一器官或組織從正常解剖位置脫入相鄰組織間隙或體腔的一種病理狀態。此疾病多見於外科領域,如顱腦外科的枕骨大孔疝和小兒外科的腹股溝疝等。而口腔頜面外科的此種病損少之又少,且多由創傷因素引起,如單純性眶底骨折或稱爆裂性骨折時眶內容物上頜竇疝以及頰部創傷時頰脂體疝入口腔等。而先天性舌下腺頦下疝伴囊腫的情況則屬罕見病種的範疇,為提高基層臨床醫師對此病種的認識,本文謹作臨床病理討論如下。
1、病理解剖:
正常舌下腺位於舌下間隙內,成對分居於兩側頜舌溝間隙。舌下腺頦下疝或伴囊腫時則部分腺體組織伴囊腫疝入到頦下間隙,而正常頦下間隙的內容僅有頦下淋巴結和部分脂肪結締組織而己。
2、病理生理:
舌下腺頦下疝的病理生理基礎是下頜舌骨肌中縫未閉合的先天發育異常。當產生吞嚥動作時既有舌骨上肌群,特別是下頜舌骨肌的收縮;又有舌背與軟顎的功能性接觸,二者協同作用使口腔內,尤其是舌下間隙內壓力升高。這一升高的功能性壓力即將舌下腺從頦舌肌與未閉合的下頜舌骨肌中縫之間壓入並使之暫時脫疝到頦下間隙,隨著吞嚥過程的休止而又回納於舌下間隙內。由於腺體隨吞嚥的反覆疝出和還納易致損傷,因此舌下腺頦下疝增加了伴發囊腫的可能。
3、臨床表現:
舌下腺頦下疝伴囊腫多見於嬰幼兒,因為此時的腺體鬆散、且被膜極不完整,更易被前述的病理生理機制而損傷。患者多無主觀不適,主要為吞嚥時出現頦下區約1M直徑大小的類圓形腫物,觸之較軟無痛,邊界亦較清楚。隨著生長髮育的程序,吞嚥時頦下腫物可漸進性增大,並可於舌下區出現典型舌下腺囊腫的體,但吞嚥休止時腫物可消失是為本病的臨床特點。
4、鑑別診斷和易誤診原因分析:
本病頸前頦下區的特殊部位,囊腫般的質地易被誤診為口底頦下位皮樣囊腫、高位甲狀舌管囊腫、頦下淋巴囊腺瘤、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以及液化的結核性淋巴結等。FNAC(細針穿吸細胞學檢查)可見粘液性內容和粘液性腺泡,以及頦下腫物的出現和消失與吞嚥過程的關聯性可作為術前診斷本病的關鍵依據,最終診斷則以石蠟切片見舌下腺正常組織像和粘液性囊腔為金標準。
5、治療方法:
可行患側舌下腺及囊腫切除術。筆者曾診治的一例術中可見部分腺體組織及囊壁進入頦下區,仔細探尋還可發現病理組織在未閉的下頜舌骨肌中縫間的行程似為“卡嵌狀”。手術時除完整切除舌下腺外,還應注意下頜舌骨肌中縫的修補以防止對側舌下腺或同側下頜下腺又發生類似病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斷和臨床病理特徵分析
GISTs可發生於各年齡段,多發於40~70歲,中位年齡58歲。發病率男性略高於女性。本組老年實驗物件平均年齡71.6歲。GISTs病人的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通…
-
-
-
甲狀腺癌的臨床病理分類
甲狀腺癌的病理型別較多,臨床生物學特性差異很大,低度惡性的甲狀腺癌有時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轉移時還能帶瘤生存5年以上。但高度惡性的甲狀腺癌可以…
-
-
-
粘液腺囊腫臨床診斷及治療
粘液腺囊腫是最常見的小唾液腺瘤樣病變,好發於下脣及舌尖腹側。 其病因常因為舌體運動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覺或不自覺的咬下脣動作使粘膜下腺體受傷。 臨床表現為…
-
-
-
隱球菌囊膜多糖堆積從臨床方面如何診斷
隱球菌主要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肺和面板的病變,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播散病灶也可發生在長骨末端、關節、肝、脾、腎、心臟、睪丸、前列腺等器官。典型的受累組織含有膠腖…
-
-
-
前列腺癌根治術後臨床復發如何處理?
如果判斷一位患者已發生前列腺癌臨床復發,則應判斷是區域性復發、區域淋巴結轉移還是遠處轉移。對於根治術後生化復發患者的治療手段的選擇還存在一些爭議,可供選擇的…
-
-
-
臨床甲減如何治療
妊娠期臨床甲減的血清TSH治療目標:妊娠早期0.1~2.5mIU/L,中期0.2~3.0mIU/L,晚期0.3~3.0mIU/L 一旦確定臨床甲減,立即開始…
-
-
-
什麼是巨幼細胞貧血?臨床表現如何 ?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葉酸及(或)維生素B12缺乏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致的一種貧血。引起葉酸缺乏的原因有: (1)攝入不足食物中缺少新鮮蔬菜…
-
-
-
手法復位與切開復位的臨床標準如何掌握?
隨著西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的發展和帶影象增強器電視熒光屏x線的應用,以及功能性石膏支具的使用,絕大多數骨折可用閉合復位方法治療,少數可用閉合復位加經皮穿針…
-
-
-
臨床上是如何診斷單眼突然出現一過性黑蒙?
病人出現的後迴圈動脈的血栓卻鮮為人知。頭暈,視物模糊,突然出現的雙目失明,短時間恢復,就是大腦後迴圈的血管栓塞。視覺皮層的供血主要由大腦後動脈供血,當大腦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