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推拿科 主任醫師 王海泉

  疾病是什麼?《辭海》所下的定義:“疾病指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現形式的病理過程。此時,人體正常過程遭到破壞,表現為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能力的降低,勞動能力受到限制或喪失,並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醫療措施的目的在於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消除致病因素的作用,不斷加強機體對疾病的防禦和代償能力。

  如進一步分別理解的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疾病是有原因的。疾病的原因簡稱病因,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條件。

  第二、疾病是一個有規律的發展過程。在其發展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之間往往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掌握了疾病發展變化的規律,不僅可以瞭解當時所發生的變化,而且還可以預計它可能的發展和轉歸,及早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由此而產生各種症狀和體徵,這是我們認識疾病的基礎。這些變化往往是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的,但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變化是疾病過程中造成的損害性變化,另一種是機體對抗而產生的防禦代償適應性變化。

  第三、疾病是完整機體的反應,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統)有它特殊的變化。區域性的變化往往是受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影響的,同時又通過神經和體液因素而影響到全身,引起全身功能和代謝變化。所以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應從全身整體的相互關係出發。

  第四、有些疾病是機體內各器官系統之間的平衡關係和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平衡關係受到破壞的表現。機體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降低,勞動力減弱或喪失,是疾病的又一個重要特徵。

  第五、所謂病理過程是指存在於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機能、代謝和形態結構的異常變化。例如闌尾炎、肺炎以及所有其他炎性疾病都有病理變化。病理過程可以區域性變化為主,如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炎症等,也可以全身反應為主,如發熱、休克等,一種疾病可以包含幾種病理過程,如肺炎球菌肺炎時有炎症、發熱、缺氧甚至休克等病。傳統中醫進一步認為,人體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必須有賴於體內陰陽兩個方面保持相對的平衡協調關係。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陰精和陽氣為基礎的,而陰精和陽氣又是相互依存的,具體來說,沒有陰精就無以產生陽氣,而沒有陽氣的功能活動,就無以不斷地化生陰精,只有一陰一陽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並保持、維持二者的相對平衡,人體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而有規律,疾病因此也就不會發生。如果體內陰陽失調,陰陽相對平衡的關係被打破,就會出現陰陽偏盛偏衰的局面。此時,生命活動的規律紊亂,機體就會發生疾病。所以,中醫治病之道,重在調整陰陽平衡,所謂“調整就是治療,平衡就是健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的論述,是對《周易》“偏陰偏陽謂之疾”的最好解釋。

  可遺憾的是:現代醫學對於疾病的這種敵對政策所達到的結果卻是“努力找病,除惡勿盡,再添新病”,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且新生的疾病越來越厲害,這也是被逼出來的果。進而,醫學的語言也越來越充滿著對疾病的憎惡、排斥和恐懼,一些媒體也更是把“疾病”描繪成張牙舞爪、面目猙獰的魔鬼。普通百姓如果一旦患有稍大一點的疾病就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癌症,則更是談癌色變。如此一來,八成的病人不病死也得被嚇死。在此我想要替“疾病”作一些辯護:

  1、“疾病”並非上述的那麼可怕

  什麼是“疾病”,疾病是生命執行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現象,是生命的物質結構,或功能協調亦或是資訊指揮發生異常的狀態,這種“異常的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疾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陽失衡”。如果“陰陽平衡”了,就是“健康”態。我們的機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有機體,它會自動作出相應的反應並及時進行調節。例如發燒、咳嗽、噴嚏、腹瀉、疼痛等這些不適症狀都是我們的機體在進行調節和抵禦疾病時所作出的正常反應,千萬不能把它們都當成“病邪”來進行醫療懲治和鎮壓。還有當大強度地工作後人體感覺疲乏或其它不適症狀時,這是在提醒你要注意休息了,以便機體恢復到平衡狀態。

  2、帶病生存,甚至還可以長壽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病病怏怏的人也可以活到八九十歲,而一個身體很壯的人,平常身體看起來什麼病也沒有,可一旦有了病,就有些招架不住了,甚至還有可能喪命。因此有一句名言:“從來不得病,一病就要命。”可見你平時身體有一點小毛病不見得是件壞事。有病在,機體自身也就有了一些防備能力,如果機體平常沒有什麼病也就不會有這種預警機制和預防因子,一旦患病,身體就會猝不及防而危及生命。因此,帶病也可以很好地生活、生存,且完全可以在和疾病的和睦共處中正常生活,甚至還可以延年益壽,這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3、疾病對於健康是有貢獻的

  應該說人的健康能力是在跟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而成長起來的。例如:天花、甲肝得了以後是終身免疫的,有了終身免疫的健康能力,就不會再得這類病的,所以健康能力是在和疾病作鬥爭中形成的。因此可以說是疾病幫助了人類的自我認知和進化。疾病過程中的那些臨床表現,恰恰更多的是抗病能力的表現,也使我們不斷的研究和積累了對自身生理和病理的深入認知。(圖1-13)

  現在研究已經證明了,許多所謂的疾病恰恰是機體在自我調整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排洩毒素的過程,像粉刺、瘻管的分泌物、溼疹、痔瘡、腳氣等等,都是機體在排洩這些有著致病作用的毒素,因此這些疾病應該善待!而不應該斬盡殺絕,給身體留一個垃圾排洩口吧!

  4、帶病堅持工作有利於健康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上,有病但仍在堅持工作的大有人在,並且在工作中們仍表現出了旺盛的精力和樂觀的態度,深得上司和同事們的賞識。他們沒有把疾病作為一種負擔,反而在工作中還把疾病治好了,這是因為輕鬆而愉快的工作及心情有利於自身健康能力的調動和恢復,以便更好地調和或對抗疾病。如果因為有病就呆在家裡休息,啥事也不用幹,也就沒有了什麼能活動身子骨的機會,情緒也相對會很低落,精神勁不足,健康也就失去了指揮的支柱。這樣一來,疾病不但沒有什麼好轉,有時,在焦慮不安中反會加重,這就如同是在自殺或等死。所以,帶病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參加一些必要的社交活動,保持一種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心態有利於疾病的康復。這也就解釋了一些人工作著的時候好好的,一退了休就這病那病的了。

  5、疾病不能完全被看作是“敵人”

  疾病是從我們機體的自身而來的。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它的產生或存在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也是一種生命,它能發生、發展和猖獗,是因為身體內某些方面的健康能力出了問題或正氣不足,致使疾病有了生長並強大起來的環境和條件。當疾病佔了上風時,繼而就表現出疾病的狀態來。所以,中醫理論認為是“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對待疾病,我們不應該首先就動用藥物或手術這種武力式的鎮壓或征服行動,而應該依託我們自身的健康調節能力和智慧去調衡它,這才是上上之策。

  請大家試想一下,傷口是誰癒合的,當然是我們自己的健康能力彌合的。還有“感冒”,有哪種藥物能治好感冒,到目前為止是一種也沒有,人體具有自我健康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抵抗能力、適應能力、調節能力、自愈能力、耐受能力、代償能力、應激能力等,以及對某種致病素的易感性和產生病變的型別的傾向性等。例如:我們的身體如果遭遇病毒和細菌的攻擊,我們的身體就會發動感冒的症狀,通過咳嗽,流鼻涕來去驅趕病毒與細菌,大多數的細菌和病毒,都會被身體頑強地抗擊,而在一週內清除出體內。如果有毒的物質,通過消化道進入身體,那麼身體就會通過嘔吐、腹瀉排除,萬一少量進入了身體組織內部,身體還會運用面板的通道,以長痘,長癬等的形式,將血液裡的毒素排到身體外面。如果這樣的力量還不夠,身體就會調集全身的力量,來發動一場火攻――發燒,讓來犯者被髮燒的溫度抑制著,無法繁殖種群,以至最終滅亡。保護和依靠健康能力(即正氣)是醫者治療一切疾病的前提,也是人體生命健康長壽的根本保證,這也正是中醫學所說的“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的防病治病的原則。亦正如西方醫學之父一希波克拉底所說的:“治病不能傷身”的金科玉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