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治醫師 林建紅

  梅毒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性傳播疾病,近年來梅毒發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全國報告梅毒病例數達41.9萬[1]。梅毒患者治療後出現的血清固定反應(syphilis serofast reaction)或稱血清抵抗(sero-resistance)發生率較高,按梅毒分期發生率分別為一期梅毒3.80% ~ 15.20%,二期梅毒11.64% ~ 35.80%,三期梅毒45.02% ~ 45.90%,潛伏梅毒27.41% ~ 40.50%[2-5]。血清固定已經成為梅毒臨床處理的棘手問題。

  一、定義

  關於梅毒血清固定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綜合國內外專家的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梅毒患者經抗梅毒治療後,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如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大多可轉陰,但有少數患者血清反應滴度逐漸降低至一定程度後即不再下降,長期維持在低滴度,即為血清固定現象或稱為血清抵抗,其標準一般認為早期梅毒治療後2年、晚期梅毒治療後2年以上血清反應仍保持陽性者[6];②梅毒患者在經過足量的抗梅毒治療後,在1 ~ 2年內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一直不轉陰,或者滴度不下降者[7];③早期梅毒患者經抗梅毒治療後,按規定時間隨訪,血清仍不轉陰,稱為血清固定;早期梅毒治療後1年或晚期梅毒治療後2年血清反應素試驗一直不轉陰,為血清固定[8];④梅毒患者經正規的梅毒治療和充分的隨訪(一期梅毒隨訪1年,二期隨訪2年,晚期隨訪3年)後,RPR長時間內維持在低滴度上,甚至伴隨終生不轉陰[9];⑤早期梅毒患者經規範驅梅治療後6個月,部分患者的血清反應素試驗雖然尚未轉陰,但抗體滴度仍有下降趨勢,此時不宜過早判定為血清固定,血清反應素抗體滴度至某個水平不再降低持續超過3個月,可視為血清固定[10];⑥梅毒患者經規範驅梅治療後臨床表現消失,早期梅毒6個月、晚期梅毒12個月,其血清反應素試驗仍不轉陰者[11];⑦梅毒患者經過規範的抗梅毒治療和充分隨訪(一般為6 ~ 12個月),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如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滴度僅下降小於2個稀釋度或持續保持陽性但非治療失敗(治療失敗定義為療後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滴度出現4倍或以上的增高)[12-13]。

  以上定義的主要分歧在於規範治療後隨訪時間不一,從半年、1年到2年不等。我們認為梅毒血清固定可以定義為:梅毒患者經過規範的抗梅毒治療和充分隨訪(一期梅毒隨訪1年,二期梅毒隨訪2年,晚期梅毒隨訪3年),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維持在一定滴度(一般在1 ∶ 8或以下,但超過1 ∶ 8也不鮮見)超過3個月,排除再感染、神經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學假陽性等,即為梅毒血清固定。

  有關血清固定和血清抵抗目前普遍認為二者概念上可以通用,但血清固定較常用。

  二、形成機制

  發生梅毒血清固定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影響患者治療後血清反應的因素較多,如較年輕、分期較早、性伴侶較少、基線滴度較高以及初治後出現Jarisch-Herxheimer反應的患者後期血清反應恢復較好,反之則較易出現血清固定[14-15]。同時也可能與初治藥物種類、劑量及給藥途徑有關[16-17]。

  目前認為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可能機制包括:梅毒螺旋體膜多肽抗原、脂蛋白及基因發生改變導致不能被機體免疫清除,機體免疫異常,包括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T細胞亞群、自然殺傷(NK)細胞及細胞因子分泌紊亂等[18-23]。

  三、危害及轉歸

  目前尚沒有充足的循證醫學依據來評估梅毒血清固定的危害性,也尚不確定梅毒血清固定是否增加復發或有遷延至晚期梅毒的風險,對於追加青黴素治療是否有益也沒有定論[24-25]。梅毒血清學反應持續陽性對患者主要是心理及精神的影響,患者可能會因為擔心預後和傳染、社會歧視等而產生抑鬱、焦慮及其他不良心理狀態[26-27]。

  四、處理

  由於梅毒血清固定現象的發生率較高,目前對這類患者的處理已成為臨床棘手的問題。早期診斷、及時規範治療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措施。在梅毒初治時就應詳細瞭解病史,包括性接觸史(感染時間、性伴的梅毒感染狀態、近期危險性行為等)、既往治療史(開始治療的時間,所用藥物種類、療程、用量,隨訪情況等),以便對患者的療後血清反應進行預估[14-16]。隨訪中,對於確定為梅毒血清固定者建議行腦脊液檢查以排除神經梅毒,必要時需多次反覆檢查[28-29]。同時應進行HIV檢查以排除HIV感染。心血管梅毒及其他內臟梅毒也需通過相應檢查予以排除[30]。梅毒血清學假陽性也應該除外。

  對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要做好病情解析和心理輔導[27]。已經接受過規範足量抗梅毒治療和充分隨訪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如無臨床症狀復發,並經神經系統檢查、腦脊液檢查及其他相關檢查,排除神經系統和其他內臟系統性損害,且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長時間內維持在1 ∶ 8以下低滴度,可不必治療,但需定期(一般每6個月)隨訪。建議隨訪時有條件者加做梅毒螺旋體特異性IgM抗體檢測[31-32],其可作為梅毒復發和再感染的標誌物[32]。在隨訪過程中發現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則表示有復發或再感染,需再次進行治療。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權衡利弊選擇是否懷孕,如懷孕需定期隨訪,必要時可考慮給予預防性治療[33],即在妊娠期間按妊娠梅毒規範治療。研究表明,妊娠梅毒患者按照規範化抗梅毒方案治療可阻斷98.5% ~ 100%的病例發生先天梅毒[34-36]。

  中醫藥可以作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輔助治療。中醫認為梅毒血清固定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正氣不足,邪毒內蘊,正虛邪戀。治療原則是補脾益氣、利溼解毒。可選用北芪、白朮、淮山藥、靈芝、土茯苓、茵陳、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甘草等進行治療[37]。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