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馬崇娟

  對腦癱患兒來說,足內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畸形症狀,患兒步行時足部觸地部位主要是足向前外側緣,第5跖骨基底承重部位疼痛,導致距小腿關節不穩,進而影響全身平衡支撐相早期和中期由於踝背屈障礙,引起脛骨前向移動受限,從而導致促使支撐相末期膝關節過伸,以代償脛骨前移不足,由於膝關節過伸,足蹬離力降低。髖關節代償屈曲,患肢擺動相地面廓清楚能力降低。

  概而言之,出現足內翻對患兒的行走及站立功能影響極大,而且畸形的進展較快,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治療。而治療手段有兩大類:一是康復訓練;二是外科手術。下面,我們來逐一瞭解一下。

  一、康復訓練:

  針對足內翻腦癱患兒的康復訓練分成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兩種,即前者以患兒自身為主體進行,而後者是由家長或康復師擔任訓練的主導者。

  1、主動運動:若患兒具有步行能力,治療者可讓其在呈凹面的兩條三角形長木板行走,可使患兒的足內翻得到糾正;治療者控制患兒呈蹲位,玩玩具,治療者將其雙足固定於外展、外旋位,患兒的體重會抑制足內翻。

  2、被動運動:患兒取仰臥位,治療者將患兒的下肢外展、外旋後,托住患兒足底部向前、向外牽拉距小腿關節周圍肌肉,並反覆活動距小腿關節,擴大距小腿關節活動範圍,最大阻力的方向即為牽拉的方向。牽拉過程中不可過度用力,防止肌腱的拉傷。

  二、外科手術:

  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我們還應配合外科手術(包括FSPR術及矯形手術)。FSPR術應選擇在腰椎部達到解決下肢痙攣的目的,同時降低患兒過高的肌張力,

  為運動功能的全面恢復創造條件。此手術之後還可以根據患兒足內翻的具體情況選擇針對性的矯形手術(脛骨後肌腱延長術、脛骨後肌腱轉位前置術、脛骨前肌腱劈開外轉位術等)。

  1、脛骨後肌腱延長術:
  脛骨後肌腱延長術最常採用Z成形術,在內踝後縱向切口,顯露脛骨後,將前足用力背伸、外翻位,拉緊脛骨後肌腱,將脛骨後肌腱做Z形延長,手術中即可明顯見到足內翻畸形獲得矯正。也可採用在肌腱肌腹交界處只切斷肌腱部分滑動延長術。由於內翻足大部分合並馬蹄足畸形,因此用這一個切口,可以同時實施跟腱延長術。
  2、脛骨後肌腱轉位前置術:
  臨床證明此手術對矯正痙攣性足內翻畸形療效確切。因為它能使脛骨後肌腱協助背屈,並且去除了動力性足內翻肌力和足跖屈肌力。作者應用此手術治療70多例腦癱患者,90%以上的病例獲得優良效果。但必須與其他矯形手術合用。合併足的骨性畸形者,必須在矯正骨性畸形的基礎上合用脛骨後肌前外接,肌腱的止點應同定在第三腓骨肌止點的部位,若肌腱不夠長度,可用腓骨短肌腱的遠端續接。兒童患者若足內翻輕,為防止肌移位後形成足外翻畸形,可將脛骨後肌腱劈開一半穿脛腓骨間膜後,與腓骨短肌腱遠端縫合。

  3、脛骨前肌腱劈開外轉位術:
  適應於脛骨前肌活動或張力過度引起的足內翻畸形。我們應用此手術方法較多,發現對臨床上脛骨前肌腱功臺邑活躍、在步態擺動相有內翻的病例是適宜的。如果馬蹄足同時存在,跟腱延長和脛骨後肌腱延長是必要的。我們認為,溫和的腓腸肌退縮手術可以使踝關節獲得平衡,從而使脛骨前肌成為單純的踝關節背屈肌。
  另外,若患兒的躅長屈肌或趾長屈肌腱明顯痙攣可將其肌腱延長,曾經有人用母長屈肌腱和趾總屈肌腱足背轉移來治療痙攣性馬蹄內翻,效果良好。總之,通過這些術式可以達到改善患兒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站立姿勢及改善步態的治療效果。同時,在術後仍然要強調長期的康復訓練,以恢復患兒儘快恢復足部的正常姿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