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衛生中心 主任醫師 張濤

  在綜合醫院的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及神經內科等科室經常會遇到很多這樣的病人,他們主訴身體多處的不適或長期反覆的某處不適,並曾在許多醫院或許多科室反覆檢查過,卻沒有發現異常,治療效果也不好。最後,病人常常是在其它醫生的建議下,抱著懷疑的態度來到心理諮詢治療科。病人都過度關注和擔心自己的各種主觀症狀,往往還有誇大,臨床表現多樣化,主訴繁多而無器質性病變,症狀涉及許多系統,經過心理醫生的檢查,臨床診斷為“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的主要特徵是病人反覆陳述軀體不適症狀,不斷要求給予醫學檢查,無視反覆檢查的陰性結果,不管醫生關於其症狀並無軀體疾病基礎的再三保證。症狀的出現和持續出現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衝突密切相關,病人時常拒絕探討心理病因,並認為其疾病是軀體性的,要求進一步檢查。其主要臨床型別如下:
  一、軀體化障礙
  軀體化障礙主要表現多種多樣,經常變化的軀體症狀,症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或器官。最重要的特徵是應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轉化軀體症狀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是胃腸道不適如疼痛、打嗝、返酸、嘔吐、噁心等,異常的面板感覺如瘙癢、痠痛、刺痛、燒灼感、麻木感、面板斑點及月經方面的主訴也常見。常存在明顯的抑鬱和焦慮。可有多種症狀同時存在。病人為此進行過許多檢查,均沒有陽性發現,甚至手術探察卻一無所獲。常為慢性波動性病程,並伴有社會、人際關係及家庭行為方面長期存在的嚴重障礙。

  二、疑病症
  疑病症是指病人以擔心或相信患嚴重的軀體疾病的持久的疑病觀念為主。病人因此反覆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都不能打消其疑慮,病人為此痛苦,常伴有焦慮、抑鬱情緒。
  三、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持續的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
  主要表現為受自主神經支配的器官系統(心血管、胃腸道、呼吸系統等)發生軀體障礙所致的神經症樣症狀。病人在心悸、出汗、臉紅的基礎上,又發生了非特異的,但更有個體特徵和主觀性的症狀,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等,經檢查這些症狀都不能證明有關器官系統發生了病變。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指心理問題或被阻抑的心理衝突以軀體症狀或軀體反應的形式表現出來。精神分析學說認為,軀體形式障礙看作是一種潛意識過程,藉此一個人將自己的內心矛盾或衝突轉換成內臟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從而擺脫自我的困境。儘管這部分病人症狀的發生、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密切相關,但病人常常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全球約有10%的人存在心理問題,其中軀體形式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0.2%~2%,經研究發現,綜合性醫院大約有9%的病人符合其診斷標準,軀體形式障礙的病人中大約有99%首先到綜合性醫院就診。
  軀體形式障礙的治療:


  1、首先應作出正確診斷,排除可能存在的器質性軀體疾病或其它精神障礙;
  2、僅僅針對病人所陳述的症狀進行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關注到病人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狀態。心理治療是治療本病的基礎,醫生需要詳細瞭解病人的性格特點,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對疾病的性質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並引導患者把注意力從對自身的關注中轉移向外界,通過參加工娛療和社交活動逐漸從疾病觀念中擺脫出來。
  3、此外,隱匿性的抑鬱症也常常會表現為軀體化障礙。因此,接受心理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軀體化障礙的現象。
  4、在必要的時候使用抗抑鬱藥物和抗焦慮藥物也可以很快地消除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