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科 主任醫師 倪愛華

  軀體形式障礙的表現

  一、軀體化障礙

  臨床表現為多種、反覆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不適和疼痛。常起病於30歲以前,病程持續至少2年以上,常見的症狀有:

  1、疼痛

  這是一組經常存在的症狀,部位常很廣泛,如頭部、頸部、腹部、背部、關節、四肢、胸部直腸等各種性質的疼痛,不固定於某一處。河北省人民醫院心理科倪愛華

  2、胃腸道症狀

  這一組症狀也很常見。如暖氣、反酸、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別不適,胃腸道檢查僅見淺表性胃炎或腸道激惹綜合徵,難以解釋患者經常存在的嚴重症狀。

  3、性功能障礙

  常見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礙、經期紊亂、經血過多等。

  4、假性神經症狀

  這類症狀提示神經系統疾病,但檢查不能發現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證據,常見的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或無力、吞嚥困難或咽部梗阻感、失音、尿瀦留、觸覺或痛覺缺失、複視、失明、失聰、抽搐等轉換症狀。

  二、未分化軀體形式障礙的表現

  患者常主訴一種或多種軀體症狀,為此感到痛苦,但醫學檢查不能發現軀體疾病和任何器質性病變證據。病程多在半年以上,有顯著的社會功能障礙。常見的症狀有:疲乏無力、食慾缺乏,以及胃腸道或泌尿系統不適。其涉及的部位不如軀體化障礙廣泛,也不那麼豐富,病程不一定都長達2年以上。

  三、軀體變形障礙的表現

  主要見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患者堅信自己身體外表,如鼻子、嘴脣等部位,存在嚴重缺陷,或變的很難看,要求進行矯形手術,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輕度變異,也遠非患者認為的那麼難看,這類觀念不為解釋所動搖。

  四、軀體形式疼痛障礙的表現

  軀體形式疼痛障礙又稱心因性疼痛,有時臨床上把一些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統稱為慢性疼痛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各部位的永續性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響社會功能,但醫學檢查不能發現疼痛部位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足以弓l起這類永續性疼痛症狀。典型的疼痛部位是頭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但身體其他任何部位均可發生疼痛。疼痛可位於體表、深部組織或內臟器官;性質可為模糊的鈍痛、脹痛、痠痛或銳痛。臨床上有證據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緒衝突對這類疼痛的發生、加劇、持續和嚴重程度起了重要作用。發病高峰在30―50歲之間。女性患者2倍於男性,以體力勞動者居多,有家族聚集傾向。患者常以慢性疼痛作為其突出症狀而反覆求醫,往往使用過多種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甚至外科手術治療,未能取得確切療效,常導致鎮靜、止痛藥物依賴,併發焦慮、抑鬱和失眠。

  五、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主要表現為受自主神經支配的器官系統(如心血管、胃腸道、呼吸系統)發生軀體障礙所致的神經症樣綜合徵。病人在自主神經興奮症狀(如心悸、出汗、臉紅、震顫)基礎上,又發生了非特異的,但更有個體特徵和主觀性的症狀,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經檢查這些症狀都不能證明有關器官和系統發生了軀體障礙。因此本障礙的特徵在於明顯的自主神經受累,非特異性的症狀附加了主觀的主訴,以及堅持將症狀歸咎於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統。

  六、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主要表現

  1、症狀是主要或完全受自主神經支配與控制的器官系統的功能障礙所致。

  2、最常見最突出的是累及心血管等系統(“心臟神經症”)、呼吸系統(心因性過度換氣和咳嗽)和胃腸系統(“胃神經症”和“神經性腹瀉”)。

  3、症狀通常為兩種型別,第一種型別的特點是:以自主神經興奮的客觀體徵為基礎,如心悸、出汗、臉紅、震顫;第二種型別的特點,更具個體特異性和主觀性,而症狀本身是非特異的,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等。

  4、病人把症狀歸於特定的器官或系統(與自主神經症狀相同的系統),但任何一種型別症狀無法找到有關器官和系統存在器質性病變的證據。

  5、本病的特徵臨床相在於以下三方面的結合:明確的自主神經受累、非特異性的主觀主訴,以及病人堅持將之歸咎於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統。

  6、許多病人存在心理應激或困難和問題,有一部分病人並非如此。

  7、有時可有生理功能的輕度紊亂,如呃逆、胃腸脹氣、過度換氣,但這些本身並不影響相應器官或系統的生理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