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醫學科 主治醫師 常耀文

  關於動脈

  血管有多強,生命有多長。今天請大家跟隨科普專員的步伐,從心臟出發,順“流”而下,認識一下人體的主要的動脈血管。

  一、全身動脈

  胸部動脈

  動脈血出心髒後,流經的第一段大血管是升主動脈。由於這段主動脈的走向是朝上的,故得名“升主動脈”。升主動脈是距離心臟最近的血管,承受的壓力最大,血管管腔也最粗。在升主動脈根部發出兩支較小的血管。大家可千萬別小瞧這兩支小血管,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冠狀動脈。與全身其他組織器官一樣,心臟也需要補充氧氣和養分,並排除代謝廢物,這些工作就是冠狀動脈完成的。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一旦營養供給跟不上,“發動機”就會“怠工”,整個血液迴圈系統就會發生障礙,甚至陷於停頓。

  胸主動脈

  升主動脈繼續前行,但方向開始調整,逐漸轉向左後方,並開始緩慢朝下,最終在上胸部完成一次“華麗轉身”(180°大拐彎)。這一“轉身”階段,走形酷似“弓形”,故這段血管又被稱為“主動脈弓”。“轉身”完成以後,便進入降主動脈段。降主動脈段發出的主要分支,是若干對細小的肋間動脈,對脊髓的供血具有重要意義。

  二、冠狀動脈

  頭頸部及上肢動脈

  主動脈弓從右向左,依次發出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三根分支動脈,俗稱“三根毛”。

  頸總動脈沿氣管兩旁一路向上攀升,到喉結水平時,分成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這個分叉處比較表淺,當我們把脖子扭向一側時,可以摸到對側頸部有一塊長條形的肌肉,叫作胸鎖乳突肌。在這塊肌肉的前緣能明顯地觸及頸總動脈分叉的搏動。頸內動脈主要負責大腦的血液供應,而頸外動脈則給大腦以外的頭面部器官供血。由於頭面部組織是人體的用血“大戶”,故頸動脈的血流量是非常大的。

  頭頸及上肢動脈

  鎖骨下動脈主要負責上肢的血液供應,在頸部還發出左、右椎動脈,向上進入顱腔,供應大腦的後五分之二的組織。因此,鎖骨下動脈的地位也“不容小覷”。血液從鎖骨下動脈出來後,依次經過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指動脈等,最終到達手指末端。在上肢的動脈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腕關節處的橈動脈了,它不僅是我們平時數脈搏次數的觸控部位,也是中醫“切脈”之所在。作為中醫最重要的診斷手段之一,有經驗的中醫師可根據橈動脈的脈象洞悉人體的風雲變幻。作用

  腹部動脈

  血流經降主動脈段繼續下行,穿越膈肌後,便進入到腹主動脈段,腹主動脈主要負責腹腔臟器的血液供應。

  腹部動脈

  腹主動脈首先發出的分支動脈是“腹腔幹”。光聽名稱,就知道這根血管足夠“霸氣”――負責腹腔供血的“骨幹”!腹腔幹先後又發出胃左動脈、脾動脈、肝總動脈等下一級分支,直接為胃、脾臟、肝臟、胰腺等腹腔內實質臟器供血。接下去,腹主動脈又依次發出腸繫膜上動脈、雙側腎動脈和腸繫膜下動脈等主要分支動脈。腸繫膜上、下動脈主要負責小腸和大腸的血液供應,對維護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腎臟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扮演著絕對重要的角色。腎臟是機體絕大多數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必經之所,這也是它那不太高雅的“綽號”“下水道”的由來。而腎動脈擔負的,主要是“排毒”重任。通過腎動脈,每天約有2000升血液進入腎臟,將機體的代謝產物,如多餘的水、電解質,以及肌酐、尿素等“廢物”源源不斷地排出體外。除了“排汙去穢”外,腎動脈還兼具血壓調控的功能。

  三、腎血管

  盆腔和下肢動脈

  告別了腹腔幹,腸繫膜上、下動脈和腎動脈,腹主動脈也走到了盡頭。在盆腔入口處(肚臍位置),腹主動脈一分為二,形成左、右髂總動脈,繼續下行。髂總動脈分出髂內動脈供應生殖器官和臀部,主幹則過渡為髂外動脈,並在大腿根部從腹股溝韌帶下方“鑽出”,成為股總動脈。至此,動脈主幹已離開軀幹部分(胸腔、腹腔和盆腔),進入下肢。

  盆腔及下肢動脈

  此時的血管直徑已從剛出心臟時的2~3釐米(升主動脈)縮窄為不足1釐米。儘管已明顯“瘦身”,但股總動脈仍“忠實”地執行著向下肢輸送“補給”的作用。股總動脈在大腿根部分為股深動脈和股淺動脈,股深動脈主要負責向大腿組織供血,而股淺動脈則繼續向下“跋涉”,到膝關節附近成為N動脈,並在小腿處分叉為脛前動脈、脛後動脈和腓動脈,直至足部的足背動脈、趾動脈等末梢動脈。

  也許是之前的歷程太過“激昂”,下肢段的動脈顯得有些“舉步維艱”,不僅管腔逐步縮小,血流逐漸減少,加之行走在下肢眾多肌群的“懷抱”之中,因肌肉和韌帶收縮導致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因此,下肢動脈的“道路”並不平坦,是動脈狹窄和閉塞的高發區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