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頸椎外科 住院醫師 杜志才

以下是我們自己結合我科所掌握的技術製作的微創學習班的文字內容,希望對廣大朋友有所幫助!

脊柱常見疾病微創理念常識與治療選擇

1、  常見疾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原性痛、腰椎失穩症、骨質疏鬆性脊椎壓縮性骨折、脊柱轉移瘤(圖文並茂);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頸椎外科杜志才

2、  國內外發病率及對社會、家庭的影響和經費的支出(圖文);

3、  脊椎微創概念的理念;

①概念:藉助先進的儀器、裝置及專用器械對脊柱常見疾病實施治療,以最小的損傷獲得最佳的療效,並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及恢復病人的勞動能力;

②理念:能簡單不復雜,能保守不手術,能微創不開刀;

4、  微創技術與方法:

①經皮穿刺類:射頻、鐳射、臭氧、切吸或互補、球囊與成形術等;

②顯微內窺鏡輔助類:後路經椎板間椎間盤鏡技術、側路經椎間孔鏡技術(圖文);

③經皮內固定類:椎弓根螺釘及椎間融合器;

5、  微創觀念:

①     微創入路觀念:即不切開或儘量少切開的“充分暴露”,採用微創內窺鏡系統可做到直接的“充分暴露”。(圖)鏡下放大64倍視野,C臂X線下定位;兩者結合有效減少了入路的創傷。

②     微創復位概念:以最小的創傷,藉助影像技術及麻醉進行的體位復位,病人無痛苦,不恐懼。(圖文)

③     微創切除概念:既要達到徹底切除病變組織,充分有效減壓的目的,又要儘可能少涉及周圍正常組織的破壞。(圖文)如藉助影像系統及內窺鏡系統高清晰度、高精確度和高解析度完成病灶清除。

④     微創固定概念:是用盡可能少的固定物,最簡單的操作獲得最大的穩定性,如經皮內固定及鏡下內固定均為微創固定的概念的具體概念。(圖文)

⑤微創融合觀念:在上述四種觀念與操作的基礎上,實現堅強、有效、合理的微創融合,即要儘可能減少融合範圍,又要儘可能多的保留運動階段,以保證正常生理運動範圍。(圖文)

6.脊柱常見疾病與微創技術的適應症選擇:

①頸椎間盤突出症

a.  神經根性:間盤突出於頸椎管的側方,壓迫或刺激一側神經根引起頸肩痛及上肢麻痛,影像學改變與臨床表現相吻合,經保守治療無效者,最佳的微創技術是選擇經皮穿刺等離子射頻髓核消融解壓術,不開刀,操作簡單,療效顯著,手術時間8-10分鐘,3-5天出院。(圖文)

b.  交感神經型:間盤突出於頸椎管的中央,突向脊,髓的前方,刺激此區的交感神經成份,引起頸部疼痛、僵硬不適,並誘發眩暈,常伴噁心、嘔吐,常與頭頸轉動或改變姿勢有關。以射頻消融或經皮切吸減壓術醫用O3氧化術為最佳技術選擇。(圖文)

c.  脊髓型:表現為四肢僵硬,行走不穩,選用前路間盤鏡技術。

②頸椎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

  女性60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因嚴重骨質疏鬆,輕微外傷即可引起頸椎椎體壓縮楔形變,主要表現為頸痛,頭頸活動時加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除影像學(X線、CT、MRI)可明確壓縮椎體的部位、程度及性質外,骨密度測定儀可支援骨質疏鬆的程度與診斷。若保守治療4-6周不能緩解疼痛,最有效的微創技術是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後突成形術(PKP)(圖文)

③頸椎椎體轉移瘤:原發部位不在頸椎,由其他部位或臟器轉移而來,有時難以找到原發灶,主要表現是頸痛,夜間為重。適用於PKP或PVP技術,但椎管完整性必須正常。(圖)

④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青壯年,以L4-5和L5-SI常見。主要表現為要痛伴下肢放射性麻痛,或足踝行走無力,甚至有大小便或性功能(男性)出現障礙(中央型突出)。

a.  包容型突出:指椎間盤纖維環內層破裂,外層完整,髓核在壓力作用下突向破裂的內層。CT或MRI可見椎間盤軟組織影突入椎管,小於椎管矢狀徑的1/3,且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密度均勻、無銳角形成。(圖)

微創技術選擇:切吸、臭氧、射頻或互相組合應用

b.  破裂型突出:指椎間盤纖維環全層破裂,但後縱韌帶完整,髓核軟組織突向後縱韌帶前方。CT或MRI可見突出椎間盤小於椎管矢狀徑的1/2,境界尚清、密度不均、有銳角形成。(圖)

微創技術選擇:後路顯微內窺鏡下突出間盤切除術或切吸

c.  遊離型突出:指椎間盤髓核軟組織突破纖維環及後縱韌帶進入椎管內。CT或MRI可見髓核進入椎管有三種情況;水平突出、向上突出、向下突出(流注)。(圖)可佔據椎管矢狀徑的1/2以上。

微創技術選擇:後路顯微內窺鏡下髓核摘除術(MED)

d.  鈣化型突出:指椎間盤突出病史較長,症狀反覆發作,一般在5年左右,有些病人下肢症狀可以出現交替變化,如過去是左腿,近期突然出現右腿症狀,且較左腿為重。CT或MRI可見突向椎管的間盤密度高,呈鈣化程度不一,可部分或完全鈣化,也可見到一側為鈣化間盤,而對側為非鈣化突出(即新的間盤突出)是髓核在壓力作用下由纖維環薄弱區,即鈣化(硬)與非鈣化(軟)突出,導致下肢症狀的交替變化。(圖)

微創技術選擇:MED、視鈣化部位、大小、可選擇單側入路或雙側入路。

e.  極外側型突出:指間盤的突出方向不在椎管內,而是在椎間孔或椎間孔外,以根性症狀為主,即下肢的放射性麻痛為重。CT或MRI(圖)

微創技術選擇:非破裂型,突出較小,可選擇切吸加O3;

                     破裂型,突出較大,可選椎間孔鏡技術。;

⑤腰椎管狹窄症:好發於中老年,因間盤退變,追間隙鬆弛不穩,人體為了重建其穩定性,在長期反覆微動力量的作用下,使間盤或纖維環突向椎管,黃韌帶明顯增厚,關節突關節增生肥大內聚於椎管,可使中央椎管或跟管出現狹窄,早期腰痛不適,晚期出現程度不同的間盤性跛行,行走距離越來越短,下肢麻痛難以忍受。

微創技術選擇:MED可以實現一個小切口,雙側減壓,可解除雙下肢症狀。(圖)

⑥腰椎失穩症:也稱腰椎不穩症,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腰椎間關節在正常負荷情況下,不能維持生理對合關係,出現超正常的活動範圍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前屈後伸經X線片顯示椎體間矢狀面移位4mm(圖)椎間成角10°。主要表現為:久站後腰部有“折斷感”腰部屈伸活動時突然發生腰部“受限”感,輕微活動即引起突然的腰痛,平臥後症狀明顯減輕,站立時“臺階”狀棘突,使用支具適當制動或外固定後,疼痛減輕或消失,則強烈提示腰椎不穩。長期失穩可繼發椎管狹窄,除腰痛外,還可出現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不適及間歇性跛行;影像學不穩的表現:椎體周圍的骨贅,追間隙變窄,椎間盤不對稱性塌陷或椎間盤後緣的“雙弧影”(CT片),椎體矢狀面的排列紊亂,前屈後伸時椎體異常移位或椎體滑脫。(X光片)

微創技術選擇:椎體間動力片移位4mm或椎間角度10°者,選用MED下椎管減壓,椎間融合術;

             椎體間動力片移位4mm或椎間角度10°的Ⅰ度以內滑脫者,選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內窺鏡下腰椎管減壓,椎間融合術;(單側螺釘系統或雙側螺釘系統均可)

⑦胸椎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

老年人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生理性降低,骨代謝出現增長,以骨吸收為主,長期積累導致骨量缺失,骨密度降低,骨質和量均降低出現骨質疏鬆,使骨強度嚴重降低,脆性增加,最終使骨的力學效能降低,在應力作用下,通過椎間盤的應力傳遞於椎體出現區域性破裂,多因屈曲受力,故椎體呈楔變壓縮,骨折所需暴力通常較小,骨折後出現明顯的腰背痛,X線片可見楔形變的傷椎;CT可見傷椎破裂並能瞭解椎管的完整性,MRI可瞭解傷椎是新鮮壓縮(高訊號)還是陳舊性骨折(低訊號),對確定是否需要微創手術有重要意義。

微創技術選擇:1、PVP(經皮椎體成形術)適應於傷椎楔形變輕,俯臥過伸體位即可復位或恢復椎體的正常角度;

              2、PKP(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適應於椎體壓縮不超過50%者。

要求: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為新鮮骨折,時間在半年之內,胸腰背痛明顯(活動時),影響生活自理。

MRI顯示:傷椎呈高訊號(T1加權),骨密度測定診斷為骨質疏鬆。CT或MRI示椎體後緣完整。圖:X光片、CT、MRI(術前、術後)

術後24小時疼痛緩解,3天下地活動。

以往保守治療需要臥床2-3個月,對於老年人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瘡、下肢血栓形成及靜脈炎,甚至可以出現肺梗、心梗及腦梗等併發症危及生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