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亮

  腎臟病人飲食有何禁忌
  腎臟病人的合理飲食對疾病的康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腎臟病人吃什麼?吃多少合適?這不是一句話可說得清的。要根據疾病的種類、病情的輕重製定每個人的方案。
  1、腎臟病人是否可吃鹽、鹼?我們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鹽量約5―6克,有的地區吃鹽量每人每天到12克,鹽為氯化鈉,鹼為碳酸鈉,蘇打為碳酸氫鈉,進食含鈉的鹽鹼過多,容易使水瀦留在人體內,誘發水腫,所以對腎性水腫患者應該控制鹽鹼入量,每人進鹽2―3克即為低鹽飲食。無鹽飲食也不科學,時間長了易乏力、頭暈等。隨著病情的好轉,鈉鹽可逐漸增加,未用降壓藥物血壓在正常範圍並且水腫消退時可正常攝入鈉鹽。
  2、腎臟病人飲水量應多少?正常人尿量一般一天1―2公斤,急性腎炎、急性腎衰少尿期以及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伴少尿浮腫患者,要控制入水量。因為喝進去排不出去,水瀦留在人體內加重水腫,也易加重高血壓,此時水入量以尿量加500毫升為宜。尿量增多後入水量可放寬。而尿量正常的患者入水量不限。另外,泌尿系感染患者如急性腎盂腎炎、尿道炎、膀胱炎等,除及時就診服藥外,多飲水、多排尿對病的康復是十分有利的。
  3、腎臟病人可否吃魚、蝦、蛋、肉類食物?魚蝦類食物,有的腎臟病人自覺不吃,認為對腎不好,其實,此類食物為優質蛋白,在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時因懷疑異性蛋白過敏或有魚蝦過敏史者須慎用,一般是不需禁忌的。魚、蝦、蛋、肉類食物含豐富的動物蛋白,是人體細胞、組織主要的構造材料,對人體十分重要,進食含蛋白食物後肝臟分解,腎臟排洩,所以當腎臟功能下降時,要適當減少蛋白入量,以既滿足人體代謝營養需要,又不增加腎臟負擔為原則。有的患者腎臟病並不嚴重而不敢吃蛋白,或病情需限蛋白時而不在乎都是不正確的。對於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不同疾病情況和疾病的不同階段作出調整,如尿蛋白小於每日1g,可不予限制蛋白攝入(包括植物蛋白),尿蛋白每日大於1g應以優質蛋白為主,需要注意的是難以控制的大量蛋白尿更應以低蛋白飲食為宜。

  4、有些腎臟病人病程長,恢復慢,經常互相討論,交流資訊、體會。需要說明的是,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點,不要互相效仿。
  5、不要暴飲暴食,不食用不潔食物。
  2腎病的飲食禁忌
  1、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鮮、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發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尤其是陰虛的患者 如:舌紅、脈洪大,盜汗、大便幹、血尿等症;但陽虛的患者如:舌淡苔白、脈沉,身寒肢冷、便稀、可食熱性食物。
  2、宜食新鮮蔬菜和適量水果,適當飲水;忌食一切補品、補藥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特別是陰虛內熱如舌紫、 脈滯,胸悶、腹脹等有瘀症的患者。
  3、所有腎病患者禁用新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關木通及自動免疫的注射。
  4、尿毒症患者保持大便通暢,每日應排便2∽3次為宜,不熬夜,節制性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受涼。
  5、已服用激素者,應根據具體情況在醫師指導下遞減激素用量與次數。
  6、水腫重者應忌鹽,限制蛋白食物的入量,少飲水。水腫不重,可進低鈉鹽飲食;無浮腫不限制飲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鏡下血尿 者及宜上火者多飲水,多食蘋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養陰降火的食品。
  7、尿毒症高血鉀者忌食高鉀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紅柿、南瓜、茶葉、醬油、味精;血鉀低的患者相反。

  8、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動物內臟、魚蝦蟹蚌、啤酒、菇類、豆類、菠菜。
  9、在治療期間,如有感冒、發燒、感染、等情況出現,應急時與專科醫生聯絡,以便及時治療,避免併發症加重。
  3腎病患者的飲食
  1、飲食要吃得清淡一些,忌食用酒及辛辣性食物,少食油膩及含動物蛋白多的葷腥食物(如肥肉、蝦、蟹等)
  2、忌食豆類及其製品(如豆腐、豆芽、豆粉等)
  3、有水腫、高血壓、心力衰竭者,應進食少鹽或無鹽飲食。
  4、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更要注特別意:
  ①禁食豆類及其製品,少食堅果(如:核桃、栗子、杏仁等)及醃製食品(如鹹菜、醬菜等)。
  ②每日進食的高蛋白(如瘦肉類、牛奶、雞蛋等)應控制量。根據患者各人病情,一般成年人每日2-3兩左右,並且分3-5次食用。
  ③腎功能衰竭期腎臟排水能力有限,需控制水的攝入,建議按公式計算:進水量=前一天的總尿量+500-800毫升。
  ④為了使肌酐、尿素氮能增加排出,就必須使大小便通暢,大便寧可一天兩三次而不要兩三天一次。冬瓜、西瓜、葫蘆能利尿, 赤豆湯、黑豆湯、綠豆湯、放糖喝,清熱利尿。蜂蜜、香蕉、生梨、蘿蔔、胡桃肉、黑芝麻、能潤腸通便,這些食物都可以配合藥物,經 常使用。
  多種腎病病人的飲食
  1、腎病綜合徵:腎病綜合徵患者常伴有胃腸道粘膜水腫及腹水,影響消化吸收。宜進易消化、清淡、半流質飲食。腎病時尿蛋白大量 丟失,體內處於蛋白質營養不良狀態。80年代末之前,主張高蛋白飲食(1、2~1、5克/kg、d),企圖緩解低蛋白白血癥及隨之引起的一系列 併發症。但動物實驗及人類腎臟病觀察均證實:高蛋白飲食,雖然肝臟合成白蛋白增加,但尿蛋白排出量也增加,並無助於糾正低蛋白白血 症,反使腎小球毛細血管高灌注、高壓力及高濾過,加速腎小球非炎性硬化。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可減緩慢性腎功能損害的發展。故目前主張 優質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0、7~1、0克。
  本病患者幾乎都有高脂血症,限制動物脂肪攝入,飲食中供給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如魚油)及植物油(豆油、菜子油、香油)。 高度水腫者限制鈉鹽攝入,每天攝入食鹽量小於3克,適當補充微量元素。
  以下幾點飲食原則請注意:
  (1)鈉鹽攝入:水腫時應進低鹽飲食,以免加重水腫,一般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2g為宜,禁用醃製食品,少用味精及食鹼,浮腫消退、 血漿蛋白接近正常時,可恢復普通飲食。
  (2)蛋白質攝入:腎病綜合徵時,大量血漿蛋白從尿中排出,人體蛋白降低而處於蛋白質營養不良狀態,低蛋白血癥使血漿膠體滲透壓 下降,致使水腫頑固難消,機體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因此在無腎功能衰竭時,其早期、極期應給予較高的高質量蛋白質飲食(1~1、5g/kg*d), 如魚和肉類等。此有助於緩解低蛋白血癥及隨之引起的一些合併症。
  但高蛋白飲食可使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增高,使腎小球毛細血管處於高壓狀態,同時攝入大量蛋白質也使尿蛋白增加,可以加速腎小球的硬化。因此,對於慢性、非極期的腎病綜合症患者應攝入較少量高質量的蛋白質(0、7~1g/kg*d),至於出現慢性腎功能損害時,則應低蛋白飲食(0、65g/kg*d)。
  (3)脂肪攝入:腎病綜合徵患者常有高脂血症,此可引起動脈硬化及腎小球損傷、硬化等,因此應限制動物內臟、肥肉、某些海產品等富含膽固醇及脂肪的食物攝入。
  (4)微量元素的補充:由於腎病綜合徵患者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丟失大量蛋白質外,還同時丟失與蛋白結合的某些微量元素及激素,致使人體鈣、鎂、鋅、鐵等元素缺乏,應給予適當補充。一般可進食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豐富的蔬菜、水果、雜糧、海產品等予以補充。
  2、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患者透析時飲食注意事項除遵照糖尿病腎病飲食治療原則外,尚須注意以下幾點:
  透析後因病情改善,食慾增加,飲食的總熱量和蛋白質量應比透析前適當增加。每次透析約丟失蛋白質2~3.5g。透析後飲食中蛋白質量按每日 1~1、2g/kg體重供給,每日可給雞蛋2個,牛奶5OOml,適量的魚、肉等因血液透析失血量大,飲食中應補充豐富含鐵質及維生素C的食物進食低磷飲食外,還可加用氫氧化鋁,以降低磷的吸收透析時大量維生素丟失,應給予足量維生素B和維生素C。
  總之,現在的研究已證明低蛋白、低膽固醇、不飽和脂肪酸飲食對保護腎功能非常重要,尤其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就應重視食療。
  3、尿酸性腎病:應多飲水,保證足夠的尿量(每日在 2 000毫升以上);控制嘌吟的攝人,採取低嘌嶺蝕食,每日食肉應少於100克;且應禁食扁豆、菠菜、酒、茶、咖啡、動物內臟,果仁等動、植物食品。
  4、腎功能不全:宜低蛋白飲食,儘量控制蛋白質的攝人.多食澱粉類以增加熱量。
  5、透析病人:保證足夠的營養和彌補透析的丟失,保證正氮平衡;每口蛋白質以優質蛋白為主;家屬應備一份食物成分表,以作為選擇食品的參考。
  6、慢性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腎小球疾病。本病的病程長,病型多,臨床症狀也多樣化,可從無症狀(僅於尿常規檢查時發現有異常)到有明顯的血尿、蛋白尿、浮腫、和高血壓等。正是由於本病的分型多和臨床表現的錯綜複雜,所以在飲食療法上就必須根據病人的腎功能給於區別對待,靈巧安排。
  腎病患者能食黃豆嗎?
  民間對腎臟病人的飲食宜忌眾說紛雲,似較其他系統疾病有更多的限制,因此,凡得了腎臟病者,無論是哪一種腎臟病,也不論輕重,幾乎是毫不例外地都要向醫生諮詢飲食宜忌。從醫理上來說,腎臟病的治療確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就以蛋白質的進食量和種類為例,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開 始研究,得到全世界醫學者們的重視和推廣,尤其是腎病綜合徵(大量蛋白尿、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水腫)和腎功能受損傷時,合理的營養療法更是 不可缺少的一環。其餘的暫且不談,在此只談對黃豆類食品的爭議。黃豆是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按其成份,每100克黃豆含蛋白質36、3克,多於同等重量的瘦豬肉和牛肉(分別含蛋白質16、7克和20、2),而三種食物所產生的熱量分別是411、320、143千卡。可見黃豆的營養價值上乘,因來自於植物,故被稱為植物蛋白。這麼好的營養品,用於腎臟病低蛋白者不是最好不過嗎?但幾十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腎病者不宜吃豆類”,甚至豆製品也抵制。醫生也強調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氮質血癥期)便應控制蛋白的進食量,儘量選擇動物肉類、牛奶、雞蛋,不選黃豆、花生,即是把來源於動物的食品命名為優質蛋白,控制蛋白進食量的治療方法稱為優質低蛋白飲食療法。因而逐漸形成了不吃黃豆的傳統。其理由是肉類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較多,而黃豆以非必需氨基酸為主,治療的目的希望減少體內的非必需氨基酸,迫使利用體內的尿素氮(引起尿毒症症狀的代謝廢物之一),合成非必需氨基酸,降低尿素氮的水平;補充必需氨基酸後,又可與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蛋白,補充營養,是一舉兩得的辦法,因而這種方法沿用了20多年。
  近年發現用動物肉類為主要成分的飼料喂腎病大鼠,排出的尿蛋白增多了,另一組同樣的大鼠,用黃豆為主要飼料,尿蛋白的排洩沒有增加;有專家給腎病綜合徵的病人進食黃豆蛋白為主的素食,尿蛋白量也顯著減少了。據分析,黃豆中富含支鏈氨基酸,對腎臟病並無害處。現在已不再向腎臟病人推薦肉、奶等動物蛋白,而提倡食大豆蛋白為主的素食。腎功能受損傷後,仍然主張低蛋白飲食,其控制蛋白量的程度依腎功能毀壞多少而定,亦已不必嚴格戒食豆類,有人主張肉類蛋白佔50%-60%,其餘食植物類食品。如果低蛋白飲食的同時,加食必需氨基酸或a―酮酸,是不需要對食物的種類作限制的。在食黃豆的爭議中,對於腎病病人確是一個好訊息,飲食方面多一種選擇,生活上多一份樂趣。不妨更改一下以前的飲食習慣,探索黃豆為主的素食是否更適合您。
  腎炎患者必須嚴格限鹽嗎?
  食鹽即是氯化鈉,氯和鈉元素都是身體內所必需的離子,多又不行,少了也不行。以鈉為例,血液中的鈉離子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多了滲透壓便上升,水份會從血管周圍的組織中移向滲透壓高的血管內,引起血管內水份過多,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引起高血壓、心力衰竭;相反,鈉離子少了,血管內的水份外移,嚴重時低血壓、休克,慢性失鈉會引起慢性腹瀉、疲乏軟弱、血壓偏低、頭暈等虛弱表現,可知食鹽對人體有多麼重要。醫學上強調:只有在水腫、尿少、高血壓和透析超濾不足等情況才限制鈉的進食,不隨便限鈉。若長期限鹽,必然會疲乏虛弱了。
  在腎炎發病原因的研究中,未發現有食鹽而發病者。雖然在腎炎的活動期有水腫、少尿情況時,主張限制食鹽,不加以限制會加重水腫,但並非是食鹽所致的復發。當腎炎病情得到控制,尿量正常、無水腫和高血壓,是不須限鹽飲食的,食鹽也不會使腎炎復發。雖然不需限鹽飲食,但也不主張吃 過鹹的食品,如鹹菜、鹹魚、鹹肉等鹽醃的食品。
  腎炎患者不宜吃香焦
  一般人認為,香蕉營養豐富,香甜可口,人人都可吃,沒有什麼禁忌。但是,患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和腎功能不佳的人卻不能吃香蕉,因為香蕉含 有比較多的鈉鹽,而腎炎患者的浮腫、高血壓都必須限制攝入鈉鹽。
  如果腎炎患者經常吃香蕉,就等於攝入了大量的鈉鹽,致使腎負擔加重,浮腫、高血壓等症狀也會隨之加重。此外,消化不良和腹瀉病人吃後亦會使病情加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