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最近在單位常規體檢的時候,B超檢查發現了胰腺有一囊腫,但她自己沒有什麼症狀,以前也沒有胰腺炎等胰腺疾病的病史。現在大家健康意識增強了,單位或個人體檢發現“胰腺囊腫”,感覺長了好多個囊腫一定不好,難免會有些害怕緊張。王女士對這個“胰腺囊腫”該怎麼辦有點不知所措,不會要動刀吧?
什麼是“胰腺囊腫”
醫學上所謂囊腫就是一個封閉的“水泡”,如同充了水的氣球。囊腫的外殼是由一層層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排列而成的纖維性囊壁,囊腔內充滿清亮無色或淡黃色、無菌、富含蛋白質的液體,稱之為囊液。囊腫在全身各種組織中均可以發生,最常見的是肝臟、腎臟、卵巢,若囊腫長在胰腺的囊腫稱為胰腺囊腫。
但做超聲發現所謂的“胰腺囊腫”這是個影像學診斷,並不能準確判斷它們是“良性”或“惡性”。稱之為胰腺的“囊性病變"或者叫胰腺“囊性佔位”比較妥當,因為它從完全的良性病變、到惡性的囊腺癌都有可能,這也正是百姓擔心的地方。
常見的“胰腺囊腫”有哪些?
根據人們的擔心,胰腺的囊性病變可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兩大類,後者也稱為胰腺囊性腫瘤,其中有些囊性腫瘤分泌黏液,部分不分泌黏液。
“非腫瘤性”囊腫
顧名思義,這兩類囊性病變與腫瘤無關,是“良民”,根據囊壁的成分可分為真性和假性囊腫。
其中假性囊腫多繼發於胰腺炎,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或胰腺外傷病史,囊壁內沒有上皮細胞襯托,故名為假性囊腫,它佔全部胰腺囊腫的80%以上。一般情況下,如果病人有過胰腺炎的病史,醫生還是較易診斷為假性囊腫的,但不少病人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胰腺炎病史。
而胰腺的真性囊腫較少見(囊壁上有上皮細胞)可因為先天、胰管外壓迫、胰管結石、炎性狹窄等因素而形成,真性囊腫若不變大也不產生症狀是無害的,無須特殊處理,體檢時複查一下就好。
囊性腫瘤
常見的有三種類型:漿液性囊性腫瘤、粘液性囊性腫瘤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囊腺瘤。胰腺囊性腫瘤約佔胰腺囊性病變的10%~15%。胰腺囊性腫瘤中的良性腫瘤也有惡變的可能,尤其是黏液性囊腺瘤。對於惡性或交界性的囊腺瘤都需要行手術切除。
發現“胰腺囊腫”怎麼辦?
其實人們擔心的主要是這個“囊腫”有無危害,因此主要任務也就是判斷“囊腫”性質。雖然體檢中偶然發現的“胰腺囊腫”最終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比例不高,但“胰腺囊腫”性質良惡性天差地遠,因此發現“胰腺囊腫”既不要掉以輕心,還是需要及時到胰腺外科就診,請有經驗的胰腺專業醫生幫忙分析。
醫生通常根據鑑別包括病史(有無外傷或胰腺炎病史)、症狀(有無引起疼痛、腹脹等)以及影像學表現、腫瘤標誌物是否增高,大致判斷“囊腫”的性質。超聲發現的“胰腺囊腫”有時難以判斷其“是好是壞”,需做進一步的磁共振檢查(增強),獲得更詳細的資訊判斷“囊腫”的性質。
一般來說良性的“胰腺囊腫”有以下特徵:較小(小於1cm),胰管不擴張、囊壁薄而均一;假性囊腫常有胰腺炎病史可輔助診斷。而胰腺囊性腫瘤有以下特徵:較大(大於3cm)、囊壁厚、不規則強化、可有胰管擴張、腫瘤標誌物升高等表現。
若考慮是真性囊腫,它不變大也不產生症狀我們就無須特殊處理,體檢時複查即可;
若是假性囊腫,對於囊腫並不是很大的患者,不必手術,但最好定期到門診複查,這主要是看囊腫有無復發、增大,有無胰腺炎再發等;
若考慮是囊性腫瘤, 一般認為無症狀的漿液性囊腺瘤可以觀察隨訪,有惡變的可能者主張切除;
若無法判斷者可以做增強CT或MRI、超聲引導下或超聲內鏡穿刺活檢,或較短時間複查觀察“囊腫”變化判斷其性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