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符煒

  一、那麼結直腸癌的病因究竟有哪些呢?

  1、家族遺傳  

  遺傳性結直腸癌在結直腸癌體系中佔有重要比例,臨床上依據有無多發性息肉病,可將遺傳性結直腸癌分為家族遺傳性息肉病和家族遺傳性非息肉病兩大類。遺傳性息肉病又可細分為遺傳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錯構瘤性息肉病,前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Turcot 綜合徵(膠質瘤息肉病綜合徵)等,後者包括 Peutz-Jeghers 綜合徵(黑色素斑-胃腸多發息肉綜合徵)、家族性幼年性息肉病、Cowden 

綜合徵(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徵)、Bannayan-Ruvalcaba-Riley 綜合徵等。兩類遺傳性結直腸癌的遺傳方式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研究發現,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分別約佔結直腸癌5%~15%和5%。

  家族遺傳性非息肉病結直腸癌診斷標準為:

  (1)家族中至少 3 人經病理確診為結腸癌,且其中 1 人為其他 2 人的直系親屬。

  (2)必須累及連續 2 代人。

  (3)至少有 1 人結直腸癌發病早於 50 歲;(4)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遺傳性息肉病,是一種雜合性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結腸疾病,可有 100 個或更多的腺瘤樣息肉佈滿結腸和直腸,5 號常染色體長臂上的一個突變的顯性基因(FAP)是致病因素。研究發現此類患者往往 10~15 歲開始即出現腺瘤樣息肉,如果不治療, 幾乎所有的患者在 45 歲以前均會發生惡變。

  2、飲食因素  

  研究發現,高脂肪、少纖維飲食者,罹患結直腸癌的機率較高。劍橋大學曾經公佈一項有關飲食與癌症的大型研究,接受調查者達 40 萬人之多,結果顯示,高纖維飲食能有效減低患上致命癌症的危險機率達 

40%,特別是結直腸癌。而膳食纖維則能刺激腸的蠕動,同時也可縮短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減少糞便中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將大便、毒素儘快排出體外。

  更有研究證實,中國和日本人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明顯低於美國,但移民到美國的第一代即見結直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第二代已接近美國人的發病率。此移民流行病學特點提示結直腸癌的發病與環境因素,特別是與飲食因素密切相關,眾所周知,與中國和日本人不同,美國人喜吃高脂肪食物,而纖維素往往攝入不足。

  另外,水果和蔬菜中除了纖維素能夠有效預防結腸癌之外,所含維生素(A、C、D、E、葉酸)和微量元素可能有助於保護腸粘膜,部分研究表明它們可以使腺瘤患者的結腸上皮過度增生轉化為正常。但具體機制是什麼,目前仍不清楚。

  3、不良生活習慣  

  研究發現,罹患結直腸癌的患者往往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常見的不良習慣有:

  (1)缺少運動;

  (2)吸菸及酗酒;

  (3)生活過度緊張。

  肥胖患者除了飲食控制欠佳之外,往往缺少運動,很多人認為運動會使人更容易疲勞,其實不然。幾乎所有進行定期科學運動的人都能夠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很少具有疲勞感,堅持定量科學的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人體多項重要生理機能,還能較好地控制體重,促進腸蠕動,有助大便排出,所以堅持運動對預防結直腸癌有益。

  吸菸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證實,而大腸腺瘤則是結直腸癌的高危癌前病變。

  Am J Clin Nutr 雜誌曾刊登過一項針對 87000 多名女性和 47000
多名男性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旨在找到結直腸癌與酒精之間的聯絡。在這項研究過程中,自 1980 年來,共有 1801 例結直腸癌患者通過隨訪被確診。研究結果表明:有飲酒家族史的人每日攝入酒精量多於 30 克將大大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而沒有飲酒家族史的受試者則未顯示出酒精攝入和罹患結直腸癌之間的相關性。

  生活過度緊張,可能導致嚴重的焦慮症,抑鬱症,這些會造成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腸道蠕動減慢,造成食物殘渣在腸腔停留時間延長,使得更多的致癌物被吸收,從而導致結直腸癌。另外,精神焦慮抑鬱可能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失調,使其對某些突變的上皮細胞監視清除能力減弱。

  4、癌前病變  

  (1)大腸息肉(腺瘤性息肉):一般認為大部分結直腸癌均起源於腺瘤,故將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變。一般腺瘤越大,形態越不規則,絨毛含量越高,上皮異型增生越重,癌變機會越大。研究證實,結直腸癌的發生步驟為正常腸上皮→早期增生改變→微小腺瘤→早期腺瘤→中期腺瘤→後期腺瘤→結直腸癌→癌轉移。在這一過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因突變被看做是結直腸癌發生的分子學基礎。那麼,腺瘤性息肉大概多久會轉變為結直腸癌?研究發現,腺瘤 5 年,10 年,20 年發展為癌的機率分別為 3%,8%,24%。

  (2)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癌變,癌變率與病程有關,病程越長,癌變率越高;還與年齡有關,發病年齡越小,癌變率越高。

  5、其他因素:膽囊切除。 

  有研究發現,膽囊切除術後結直腸癌發病率升高,可能機制為膽囊切除後大便中初級膽汁酸含量降低和次級膽汁酸含量升高,初級膽汁酸在肝臟合成,包括膽酸(CA)和鵝脫氧膽酸(CDCA)。初級膽汁酸一部分在細菌作用下脫氧形成次級膽汁酸,包括脫氧膽酸(DCA)、石膽酸(LCA)及微量熊脫氧膽酸(UDCA)。次級膽汁酸的 

LCA 可以升高結直腸癌發病機率,而 DCA 可轉換為甲基膽蒽,這是一種強致癌物質。

  二、瞭解結直腸癌病因後,又該如何預防?

  1.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堅持有氧運動,建議每週 4~5 次。每次持續 20~40
分鐘,戒菸戒酒,保持樂觀心態,積極調解生活和工作壓力。

  2.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不吃醃、薰、烤製品,不吃發黴食物,低脂飲食,科學分配蔬菜和水果等纖維膳食。

  3. 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癌不是從正常細胞一躍形成的,它有一個病變發展過程,這其中需要5~20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4. 有高危因素及結腸癌家族史的更應該重視預防,建議每年檢查 1 次結腸鏡,由於內鏡的發展迅速,未發展成結直腸癌的腸息肉 80%~90%
可以通過內鏡下切除,較安全,恢復快,避免了外科開腹的創傷,這為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治療提供了有利條件。

  5.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者,結直腸癌發病率降低,每天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使結直腸癌的相對危險度下降。但阿司匹林也有藥物副作用,比如可能導致胃黏膜糜爛、出血及潰瘍等,故需慎用,需要使用時應諮詢專科醫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