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孫浩林

   Q角異常是髕骨不穩定的臨床症狀之一,髕骨不穩定(unstable patella)是前膝疼的常見原因,是髕股關節常見的疾病,是髕骨軟骨軟化或髕股關節骨關節炎的重要病因。瞭解得病根本原因,是採取科學的預防保健和治療方法的有效前提。
  1、認識髕骨軟骨的生理性磨損規律
  年齡意味著磨損: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疼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小孩的所謂“生長痛”多見。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不知疲倦地用。但能緩衝衝擊髕骨軟骨僅是3~5毫米厚,由於無神經分佈,不知痛或疼痛1~2天自然“好了”,所以在15~50歲很長一段時間無“預警訊號”。30歲~40歲:有輕度磨損,為脆弱期,可出現短期的膝關節痠痛,不引人注意。40歲~50歲:經常在走遠路後,膝關節就出現痠痛,應該開始保養關節了。50歲以上:膝關節疼痛常發而明顯,軟骨塊全層磨損,關節炎開始發生(它是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接近終點的訊號)。人的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後就開始了。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可見自然磨損進展慢,不正常磨損才致病,所以對膝關節的預防保健應及早進行。
  2、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不科學的持續性蹲位和劇烈的運動,如爬山、爬樓梯等膝關節屈曲位負重用力的鍛鍊。避免突然改變鍛鍊的強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樁”試圖增強膝關節力量和耐力的活動,這絕對不適合有髕骨疾病的患者,因為在屈膝35°~50°範圍內髕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髕骨軟骨所受到壓力和摩擦也最大,所以不少人做後症狀加重。Q角異常增大。因此,人們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當的膝蓋負重:躺下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站起來和走路時負重大約是上半身體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是3~4倍。跑步時,則是4倍。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8倍。

  3、保持合適體重
  保持合適體重以降低作用於膝關節上的重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