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龔樹生

  耳根部疼痛可見於中耳炎,口腔腫瘤也可引起口腔、耳根部疼痛。中耳炎,又稱“耳朵底子”,發起病來,使人頭腦漲痛,有時還從耳內流出膿水。雖不是大病,但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
  導致耳根部疼痛的病因:
  1、感冒

  又稱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廣義的上感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熱、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狹義的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成人每年發生2~4次,兒童發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較多。
  2、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在大氣壓驟然改變時,咽鼓管口不能順利開放以調節鼓室內壓力,因而引起鼓室損傷,類似無菌性中耳炎,稱為氣壓損傷。正常情況下,咽鼓管在吞嚥、呵欠和擤鼻時進行瞬間開放,使鼓室內氣壓和外界氣壓保持平衡。當咽鼓管有病理改變時,如感冒、鼻竇炎、鼻咽腫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顎嚥肌麻痺和上頜關節咬合不良等,或在睡覺和昏迷中,咽鼓管失去正常調節氣壓的功能,這是在內在因素。外界氣壓驟然鉅變,如海軍潛水、空軍升空和高壓氧艙治療等,如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很容易發生氣壓性鼓室損傷,這是外界因素。

  3、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積液、漿液性中耳炎、漿液—黏液性中耳炎、無菌性中耳炎。為耳鼻喉常見疾病之一。兒童多見。在上呼吸道感染後以耳悶脹感和聽力減退為主要症狀。由於耳痛不明顯,兒童主訴不清,在小兒聽力受到影響時家長才發現就診,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兒童的聽力損失,影響言語語言發育,應高度警惕和及時觀察治療。對於成人單側病變者,應儘早明確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圍間隙的佔位性腫瘤,儘早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4、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本病多見於兒童。臨床上以耳痛、耳內流膿、鼓膜充血、穿孔為特點。若治療及時、適當,分泌物引流通暢,炎症消退後鼓膜穿孔多可自行癒合,聽力大多能恢復正常。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可遺留鼓膜穿孔、中耳粘連症、鼓室硬化或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種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