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下區的韌實腫塊多為腮腺混合瘤多見於中年。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腫瘤多表現為耳下區的韌實腫塊,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中等硬度,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有移動性,無壓痛。如腫瘤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考慮有惡變之可能。耳下區的韌實腫塊耳部檢查過程如下:
耳部檢查包括耳的一般檢查法,咽鼓管檢查法,中耳和乳突檢查,聽力檢查,前庭功能檢查,通過上述5項檢查判斷耳部情況。為一般體格檢查,按照先右後左順序檢查,先檢查病情比較輕的耳朵再檢查病情比較重耳朵,避免交叉感染。
檢查過程
1 、耳部一般檢查:
臨床主要包括外耳檢查法和鼓膜檢查法。為一般體格檢查,按照先右後左順序檢查,病人的話要先檢查病情比較輕的耳朵再檢查病情比較重耳朵,避免交叉感染。
2、 咽鼓管檢查法主要有三種方法:
捏鼻鼓氣法即囑患者吸氣後,用手指捏緊兩側鼻孔、閉嘴、用力由鼻呼氣,即可使咽部空氣衝入咽鼓管。
氣球吹張法即患者口中含水,以咽鼓管吹張皮球的橄欖頭塞於患者一側舁孔,以手指壓緊另一側前鼻孔,於咽水的同時,急壓球體,空氣可衝入咽鼓管內。
導管吹張法即患者取坐位,清潔鼻腔分泌物後,將咽鼓管導管彎頭向下沿鼻底徐徐插入,達鼻咽後壁時,再轉向外側90°,然後略向前拉,使導管越過隆突而滑入咽鼓管口處。固定導管,用吹張球經導管注入空氣,同時以耳聽診管聽音,以檢查咽鼓管通暢與否。
3、 聽力檢查法主要以下八種方法:
語音測試: 在長於6m以上的安靜環境中進行,地面劃出距離標誌,患者立於距檢查者6m處,但身體不能距牆壁太近,以免產生聲音干擾。受檢耳朝向檢查者,另一耳用油棉球或手指堵塞並閉眼,以免看到檢查者的口脣動作影響檢查的準確性,檢查者利用氣道內殘留空氣先發出1~2個音節的詞彙,囑患者重複說出聽得詞彙,應注意每次發音力量應一致,詞彙通俗易懂,高低音相互並用,發音準確、清晰。
表測試: 患者坐位、閉目,用手指塞緊非檢查側耳道口,檢查者立於患者身後,先使患者熟悉檢查的表聲後,將秒錶於外耳道平面線上,由遠而近反覆測驗其剛能聽到表聲離耳的距離。記錄方法以受檢耳聽距(cm)/該表標準聽距(cm)表示,如100/100cm、50/100cm。
耳語檢查法: 在長6m的靜室內進行。以耳語強度說出常用詞彙,記錄受試耳可以聽清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音叉檢查法: 音叉放於距耳道口約1cm處,聽得者為“氣導”;置於顱骨上聽得者為“骨導”。是鑑別耳聾性質最常用的方法。常用C調倍頻程五支一組音叉,其振動頻率分別為128、256、512、1024、和2048Hz。
純音聽閾測試包括氣導和骨導測試。氣導測試先從1KHz開始,病人聽到聲音後,每5dB一檔地逐檔下降,直至聽不到時為止,然後再逐檔增加聲強(每檔升 5dB),如此反覆測試,直至測到確切聽閾為止。再以同樣方法依次測試其他頻率的聽閾。檢查時應注意用間斷音,以免發生聽覺疲勞。骨導測試的操作方法與氣導測試相同。
電反應測聽利用疊加平均技術記錄聽覺系統聲誘發電位,判斷聽覺系統功能狀態,分析耳科和神經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於臨床的主要有耳蝸電圖、聽性腦幹反應和中潛伏期反應。
耳聲發射檢查:臨床建議使用誘發性OAE中的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TEOAE)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可應用誘發性耳聲發射進行新生兒的聽力篩選,簡便、快速,有肯定OAE反應者可判為外周聽力正常;與聽覺誘發電位檢查結合可鑑別耳蝸性和蝸後性聽覺系統病變。
聲阻抗測聽:其基本測試專案有:鼓膜平面靜態聲順值測定、鼓室圖和鐙骨肌反射測試。
4、 乳突組要用CT掃描。
5、 中耳檢查主要分為三部分檢查:
耳鏡檢查:中耳黏膜也可經鼓膜券孔觀察。殘餘鼓膜上有無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是否狹人、或彎曲,也要觀察。如果在耳鏡檢查時,能夠注意到上述各點,對於治療上便有很大的幫助。
聽力檢查:早期或數度病例僅有傳導性聽障,嚴重或長期病例,則有輕度至重度之混合型聽障,更嚴重的也可能全聾。
光檢查:由於多數慢性中耳炎為小兒反覆中耳炎之後遺症,所以大多乳突氣化不良。少數乳突氣化良好的,多為鼓膜長期破洞型之中耳炎,或外傷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6、前庭功能檢查法:
前庭功能試驗(vestibular function test)是根據前庭系統病變時所產生的一系列症狀,或以某些方法刺激前庭系統,觀察其誘發的眼震、傾倒、眩暈和植物神經系統反應,以查明病變性質、程度和部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