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閔寶權

  雙手震顫各年齡均可發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有人認為青少年是另一發病高峰。日常活動如書寫、倒水、進食等可加重震顫,多數患者飲酒後症狀減輕。隨著病程的增加,震顫頻率下降,而幅度增加,導致較為嚴重的功能障礙。震顫累及部位可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後數年出現頭部震顫,軀幹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體徵,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病因型別可以作出診斷檢查。

  1、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徵,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

  2、由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

  3、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

  4、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

  5、原發性直立性震顫。

  6、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

  7、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震顫的級別: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

  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

  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

  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