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曾高

  當肢體維持一定體位時才出現的震顫稱為體位性震顫,最常見於上肢平伸時,震顫常在主動運動時抑制,情緒緊張時加強,完全休息與睡眠時消失。體位性震顫的病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帕金森病,另一種是顫證。
  1、帕金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稱震顫麻痺,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遜症,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在65歲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歲人群中則為0.4%.本病也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病。50%~80%的病例起病隱襲,首發症狀通常是一側手部的4~8Hz的靜止性捻丸樣震顫。言語障礙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見症狀。
  2、顫證
  顫證又稱振掉、顫振、震顫,是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僅有頭搖或手足微顫,重者頭部震搖大動,甚至有痙攣扭轉樣動作,兩手及上下肢顫動不止,或兼有項強,四肢拘急。西醫的某些椎體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隨意運動如震顫性麻痺、舞蹈病、手足緩動症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