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腸的內面,相當於結腸袋間的橫溝處,環行肌增厚,腸粘膜皺摺成結腸半月襞。結腸袋消失是粘膜肌層麻痺之故。潰瘍性結腸炎早期X線表現為結腸袋消失。如何檢查結腸袋半月襞消失呢?
1、型別
按臨床表現和過程可分4型。
(1)初發型
症狀輕重不一,既往無潰結史,可轉變為慢性復發型或慢性持續型。
(2)慢性復發型
症狀較輕,臨床上最多見,治療後常有長短不一的緩解期。復發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較少。在發作期結腸鏡檢查,有典型的潰結病變,而緩解期檢查僅見輕度充血、水腫,黏膜活檢為慢性炎症,易誤為腸易激綜合徵。有的患者可轉為慢性持續型。
(3)慢性持續型
起病後常持續有輕重不等的腹瀉、間斷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狀,持續數週至數年,其間可有急性發作。本型病變範圍較廣,結腸病變呈進行性,併發症多,急性發作時症狀嚴重,需行手術治療。
(4)急性暴發型
國內報道較少,約佔潰結的2.6%,國外報道佔20%。多見於青少年,起病急驟,全身及區域性症狀均嚴重,高熱、腹瀉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貧血、脫水與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衰弱消瘦,並易發生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緊急手術,病死率高。
2、主要症狀
腹瀉或便祕,病初症狀較輕,糞便表面有黏液,以後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糞中常混有膿血和黏液,可呈糊狀軟便。便血是較常見的症狀,主要由於結腸黏膜區域性缺血及溶解纖維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樣便。腹痛多侷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輕症者亦可無腹痛,隨病情發展腹痛加劇,排便後可緩解。裡急後重系由於炎症刺激直腸所致,並常有骶部不適。消化不良時常表現厭食、飽脹、噯氣、上腹不適、噁心、嘔吐等。全身表現多見於急性暴發型重症患者,出現發熱、水電解質失衡、維生素、蛋白質丟失、貧血、體重下降等。
3、體徵
左下腹或全腹壓痛,可捫及降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呈硬管狀,並有壓痛,有時腹肌緊張,肛診可發現肛門括約肌痙攣,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直腸有觸痛。有者可觸到肝大,此與脂肪肝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