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歐少陽

  嬰兒溢奶篩查干預流程

  1 、問詢病史和臨床評估

  ①溢奶情況

  溢奶發生的頻率、時間(如餐後還是空腹,餐後馬上還是lh後)、一次溢奶的持續時間、溢奶量、溢奶時嬰兒的體位。

  ②伴隨症狀

  溢奶時是否伴有痛苦表情或異常姿勢(Sandifer姿勢),是否伴有餵養困難、吞嚥困難、噁心、頗繁嘔吐、吐血、易激惹、易哭鬧、發作性咳嗽。必要時進行腹部B超檢查以排除肥厚性幽門狹窄,也可進行大便常規和潛血試驗檢查。

  ③餵養情況

  包括餵養方式、餵奶量、餵奶間隔時間、餵養姿勢、輔食新增時間、近期有無新增新的輔食。

  ④生長髮育

  瞭解胎齡、出生體質量、目前體質量和身長,以評估有無體質量、身長增長不良及生長髮育遲緩。

  2、危險訊號

  有以下症狀之一者,應考慮存在病理情況,如:胃食管反流病、牛奶蛋白等食物過敏、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肥厚性幽門狹窄等,需及時轉診或會診。包括:

  ①噁心、頻繁嘔吐、吐血;

  ②餵養困難、吞嚥困難;

  ③易激惹、易哭鬧;

  ④發作性咳嗽;

  ⑤表情痛苦/異常姿勢;

  ⑥生長不良(體質量、身長增長不良)。

  3、安撫教育

  ①大部分的嬰兒哺餵後會有溢奶現象,即從嘴裡吐出少量乳汁,或吃奶一段時間後有少許酸味小塊狀奶吐出,屬正常生理現象。人工餵養兒比母乳餵養兒更易出現溢奶。

  ②溢奶會隨嬰兒月齡增加而症狀有所減輕,6-8月齡後溢奶次數減少,1歲左右大部分會消失。

  ③溢奶比較頻繁的嬰兒,要密切觀察其體格生長情況。如果嬰兒體質量、身長增長正常,不伴其他症狀,可通過正確的餵養和護理方法減少溢奶的發生。

  4、護理指導

  ①嬰兒應該在清醒狀態下哺乳,取半坐位或斜位。

  ②母乳餵養時應讓嬰兒含住大部分乳暈,人工餵養時奶瓶中的奶汁要充滿奶頭,減少過多氣體吞入胃內。

  ③餵奶後不要急於放下嬰兒,可以讓嬰兒趴在成人的肩頭,用手輕拍背部(若能打嗝排出胃內氣體更好);也可嘗試在餵奶3-5 min後,暫停哺乳,輕拍嬰兒背部,再繼續哺乳。

  ④對於溢奶頻繁的新生兒或小嬰兒,仰臥時可將床頭抬高15-30°,以減少溢奶。

  ⑤在嬰兒哺乳前更換乾淨的尿布,減少哺乳後因體位改變導致的溢奶。若哺乳後因嬰兒排便一定要更換尿布時,要注意儘量不要讓嬰兒的下肢及腹部高於軀幹,以減低胃內壓。在清洗嬰兒會陰及肛門時,也應使臀部處於身體低位。

  5、餵養指導和飲食干預

  提倡母乳餵養、順應餵養。純母乳餵養是預防嬰兒溢奶最佳的餵養方式。餵養時要留意觀察嬰兒發出的動作、表情、聲音等訊號,及時做出恰當、有針對性的反應,以滿足嬰兒的真實需求。適時合理新增輔食,並遵循輔食新增原則,避免過度餵養。嬰兒4-6個月後,可在繼續母乳餵養或配方奶餵養的基礎上合理新增輔食,新增泥糊狀輔食可能有助於減少嬰兒溢奶,而過多地喂水和新增果汁、菜汁會加重溢奶的發生。

  對於不能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可嘗試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等特殊配方奶。觀察2周後評估效果,如有效則長期使用,如無效則轉診或會診。研究表明,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可加速嬰兒胃排空,減少胃儲留,從而減低溢奶的發生。

  可採用少量、多次的餵養方武,以防一次性餵食奶量過多、胃部飽脹而引起溢奶。避免強迫餵養、過度餵養。嬰兒滿月後,白天大約每間隔2-3h哺餵1次,一般母乳餵養間隔時間稍短,而配方奶餵養間隔時間可稍延長;夜間哺餵時間應視嬰兒睡眠狀況而定。嬰兒滿月後哺餵可間隔4h以上。嬰兒滿月後,每次餵養時間不宜超過20 min,以免過度餵養,增加溢奶風險。

  目前國內市場缺乏防溢奶配方奶。防溢奶配方奶作用機制是:通過加入大米、玉米、土豆澱粉,瓜爾豆膠,刺槐豆膠等,增加配方稠厚度,但不增加熱量,可起到有效減少嬰兒溢奶的效應。也有研究表明,防溢奶配方存在增加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風險。以普通配方奶額外新增米粉自制的增稠配方奶,有可能減少嬰兒溢奶,但會明顯增加嬰兒熱能攝入,長期餵養增加超重風險。此外,這種自制的增稠配方奶可致配方奶滲透壓過高,刺激食管下括約肌,反而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和溢奶。

  對於高度懷疑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應轉診至專科,或按照《中國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診治循證建議》等進行診斷和干預。

  附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