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王巖鬆

  退變性脊柱側彎的患者多為50歲以上的老年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成人脊柱側彎將更加普遍。本期將詳細介紹退變性脊柱側彎的臨床治療方法,包括治療原則、術式選擇、入路選擇、術後併發症等。以緩解症狀為主,在能夠保證病人一定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選擇簡單、方便、小創傷的治療方法。

  融合節段的選擇

  融合一般不終止於後柱結構不完整的椎體、側凸或者後凸的椎體、滑脫移位或者旋轉半脫位的椎體,也不能終止於椎間盤嚴重退變的節段。固定終止於一個不穩定的椎體無法重建脊柱的穩定性,特別是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會導致該處的椎弓根螺釘應力過大,易於斷裂、拔出,導致內固定失敗、側凸失代償,出現側凸的進行性發展。

  DS範圍一般為L1-L5,通常伴有L3-L4旋轉半脫位、L4-L5傾斜、L5-S1椎間盤退變。以上特點決定了對近段和遠端融合椎的選擇均具有複雜性。  

  近端融合椎的選擇

  1、對近段融合椎的要求

  上端融合椎的選擇應符合以下條件:後柱無不穩,無任何方向的移位,無椎體旋轉,無交界性後凸,非矢狀面或冠狀面畸形頂點,鄰近節段應沒有退變並且穩定,鄰近節段應在冠狀面、矢狀面、軸狀面均排列正常。通常是T10或T11。

  2、胸腰交界段的問題

  多數退變性側凸的畸形範圍是L1-L5,若融合終止於胸腰交界段,則交界段的壓力過大,可能會發生繼發性近端交界段後凸,並且增加鄰近節段退變、壓縮性骨折和融合節段上端螺釘脫出的概率。

  遠端融合椎的選擇

  由於退變性脊柱側凸多存在L3-L4旋轉半脫位和L4-L5的傾斜,通常無法像AIS那樣將遠端融合椎終止於L3或L4以保留運動節段,只能選擇終止於L5、骶骨或髂骨。

  1、融合至L5

  若L5-S1椎間盤不存在退變或退變不嚴重,且無明顯畸形的情況下,可將遠端融合節段終止於L5。融合至L5的好處是保護了L5-S1運動節段,避免了暴露至骶骨,降低了手術難度,減少了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也避免了L5-S1假關節形成。但是,多數學者認為融合至L5將加速L5-S1的退變,並可進而造成矢狀面失衡和症狀加重。

  2、融合至S1

  由於多數退變性脊柱側凸患者伴有L5-S1的退變,因此大多數外科醫師傾向於將融合階段延伸至骶骨。融合至骶骨的指證包括:L5-S1的椎體滑脫,L5-S1階段的狹窄症狀,既往曾行L5-S1椎板減壓,L4-L5或L5-S1明顯的傾斜,顯著的失狀面失平衡伴L5-S1椎間盤的顯著退變。  

  3、L5-S1椎間融合和髂骨釘的使用

  為避免出現L5-S1假關節形成,減少骶骨拔釘和應力性骨折概率很多學者提出需要對L5-S1融合技術改進,其中包括椎間融合和髂骨螺釘使用。L5-S1不僅增加了生物力學的穩定性,恢復了前凸,增加了腰骶部融合的概率,而且增加了椎間隙的高度,緩解了神經壓迫症狀。

  僅憑簡單的兩枚骶骨螺釘,不利於骶髂結構的穩定。許都學著認為應該增加遠端骶骨螺釘或使用髂骨螺釘。在長節段融合中,必須行L5-S1甚至L4-L5的椎間融合,使用雙皮質S1椎弓根螺釘和髂骨釘。使用髂骨翼螺釘時,應將螺釘頭部後側髂骨壁之下,以減少突起。

  綜上所述,DS手術較為複雜,且併發症多,術中必須充分了解患者疼痛的來源和畸形的特點,仔細評估冠狀面,矢狀面平衡和旋轉畸形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入路和融合節段,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後路截骨矯形術

  對於腰椎後凸或僵硬固定的畸形可採用後路截骨手術,包括Smith-Petersen截骨術、甚至全椎體切除。SPO和PO使用長階段的弧形後凸伴輕中度矢狀面平衡的患者,僅區域性平背或後凸。另外可與PLIF或TLIF結合應用,恢復椎體間高度,增加植骨面積和融合率,還可同時矯正階段性側凸。PSO適用於明顯的脊柱矢狀面失衡、角狀後凸、脊柱以融合難以行SPO或PO者,一處PSO在腰椎最多可矯正後凸35度,在胸椎最多可矯正後凸25度。截骨水平越低,矯正整體越有效,但遠側需固定至少2-3個節段。DS常在L2-L4水平截骨。

  微創手術的應用

  隨著技術的進步,微創手術已逐步用於DS的治療,包括內鏡下減壓、經通道TLIF、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以及腹膜後經腰大肌極外側入路椎體間融合L5-S1軸向椎體間固定融合、減壓並動態穩定非融合技術治療老年DS。在充分認識病理變化的基礎上,採用微創手術針對性治療,既可以緩解症狀,也可同時減少損傷,是目前脊柱外科發展的方向。  

  術後併發症

  近期併發症(圍手術期)

  1、肺部疾病

  肺部併發症是成人脊柱側凸矯形術後較嚴重的併發症,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主要包括胸腔積液和肺不張。

  2、泌尿系統感染

  泌尿系統感染是DS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3、神經損傷

  4、其他

  包括術後感染、圍手術期心臟病、視網膜血管栓塞和大腦梗死、神經根損傷、腦脊液漏、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椎弓根骨折、椎體骨折等併發症,術中輸血多是危險因素,而出血量與手術節段數、椎弓根截骨有關。

  遠期併發症

  1、鄰近節段病

  鄰近節段病是最常見的遠期併發症,包括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壓縮性骨折、後凸畸形等。

  2、假關節形成和內固定失敗

  3、交界性後凸

  交界性後凸發生率為2%~26%,多發生在長節段固定的近端,近端固定椎體或相鄰椎體骨折和相鄰節段退變都可導致進行性後凸。

  臨床療效評估

  DS手術治療恰當可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疼痛緩解率一般在70%~80%,尤其是神經根性疼痛和間歇性跛行常能明顯改善。由於DS畸形僵硬,矯正率較AIS低,冠狀面矯正率為34%~43%。對於成人DS患者而言,手術迨療的首要目的並非單純矯形,而是重建矢狀面平衡,恢復脊柱穩定性,改善患者症狀及生活質量,手術後患者的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RQL)與其冠狀面畸形關係不大,而與其矢狀面畸形密切相關。成人脊柱畸形矯形術的首要目標是重建SVA平衡,推薦SVA的理想值是≤5cm。腰椎前凸角和胸椎後凸角是影響成人脊柱畸形生活質量最重要的區域性矢狀面評估指標。骨盆傾斜角(PT)是僅次於SVA和軀幹傾斜以外與生活質量高度相關的因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