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產科 主任醫師 李敏

  宮腔粘連是常見婦科病,並可由此引發月經異常、不孕、習慣性流產等一系列併發症,宮腔粘連患者中不孕症患者約佔40%,嚴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任何造成子宮內膜破壞的因素均可引起宮腔粘連,因此如何避免宮腔粘連的發生以及一旦發生如何治療?

  一、宮腔粘連的認識歷程
  宮腔粘連(IUA)最初在1894年報道,1948年以色列婦科醫生Joseph Asherman對其進行了進一步描述病因此被命名為Asherman綜合徵,與宮腔操作引起基底層損傷和感染密切相關:
  1、宮腔操作包括妊娠期間宮腔操作:人工流產、藥物流產清宮、中期引產、產後刮宮、葡萄胎清宮等。
  2、非妊娠期宮腔操作:診斷性刮宮,宮腔鏡下肌瘤剔除術、內膜息肉電切術等。
  二、如何治療宮腔粘連
  宮腔粘連引起的反覆流產、不孕、慢性盆腔痛,無臨床症狀且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觀察不予治療。月經過少但無生育要求的患者,手術的必要性尚存爭議。由此可見治療宮腔粘連也是有指徵的,比如出現疼痛、月經異常(包括宮腔積血)或生育相關的問題,即需要宮腔鏡手術治療。對於不孕、反覆流產、尤其已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生育問題的患者,可以宮腔鏡檢查明確診斷。
  治療原則:
  1、全面分離粘連,恢復宮腔的正常大小和形態;

  2、恢復解剖結構,暴露兩側宮角與輸卵管口,減少對殘留內膜損傷,其中宮腔粘連廣泛者可能一次性手術難以完全分離,需多次手術;
  3、術後輔助治療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恢復月經及生殖功能;
  4、預防粘連的發生。
  堅持如上原則做到宮腔鏡下子宮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宮腔解剖形態並不困難,進一步恢復月經,防止再粘連,促進內膜修復和增生以及提高妊娠率。
  三、重度宮腔粘連的診治
  重度宮腔粘連檢查方式主要有B超和宮腔鏡檢查,且研究顯示經宮腔檢查,HSG與宮腔鏡診斷符合率為91、0%,誤診率為9、0%。診斷標準據美國AFS評分(粘連範圍、粘連型別、月經情況)為9-12分,據ESGE分類方法(與宮角、輸卵管開口的關係):IV、V級,具體表現為纖維索狀粘連致部分宮腔及兩側宮角閉鎖;宮腔廣泛粘連瘢痕化閉經或明顯減少。治療分為手術治療以及術後輔助治療。後者主要目的系預防術後粘連復發,具體方式為:
  1、物理屏障:術後置入充水球囊,術後置入宮內節育器、宮內建入透明質酸等藥物、基於羊膜的抗粘連作用。
  2、藥物治療:雌激素、改善血迴圈的藥物,如血管擴張劑、治療支原體感染等、中藥治療。幹細胞移植是未來研究的熱點。
  3、術後處理:抗生素預防感染、宮腔內注入3-5cc交聯透明質酸(HA)凝膠或者宮內建球囊,3-5天取出並上金屬環1枚、雌激素週期治療、1-2個月經週期後再次行宮腔鏡二探。

  四、重度宮腔粘連仍面臨挑戰
  宮腔鏡電切術可以實現宮腔形態的恢復,球囊、IUD、激素、透明質酸鈉、羊膜等部分預防再次粘連,但預後恢復月經、提高妊娠率仍是難以實現的難題,內膜再生的研究變成了關鍵,也必將成為日後研究的重要課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