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針推科(預防保健科) 副主任醫師 蘇秀貞

  中風病與鍼灸

  西醫學的發展使中風病的診斷和搶救水平明顯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殘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語言及認知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為中風病康復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鍼灸治療中風病的原則是以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實踐證明,中西醫及鍼灸理療諸法綜合用於中風病,是目前療效較為顯著的治療方法。

  1、鍼灸介入中風病的時間:

  臨床上對於中風後鍼灸治療的時機問題存在著不少爭議,好多醫院仍然採取的是發病早期藥物治療,到了所謂的“恢復期”、“穩定期”、“康復期”、或者說“後遺症期”才“配合”中醫鍼灸,這種治療模式我認為是不科學的,鍼灸早期介入治療可減輕“半暗帶”內腦神經細胞的病理損害,可減輕病殘程度,抗腦水腫治療一般西醫在發病3~6小時開始,連續治療5~7天,鍼灸治療應同期進行。

  鍼灸療法作為一種適宜的外周刺激,通過鍼灸特殊的外周感覺傳入方式,調整神經反射環路中各個神經元的興奮性,實現大腦皮層的功能重組和功能代償,從而恢復正常的運動模式,從整體上調節人體機能。也就是說只有在最佳的時機採用鍼灸治療才會得到最佳療效,不致延誤病情,使患者的後遺症減少到最小。

  對於缺血性中風早期的鍼灸介入能儘快促使血脈通暢,恢復血液供應,減少因缺血而致的腦神經組織的麻痺、壞死。對於出血性中風的鍼灸介入時機,多數醫生持謹慎態度。一般認為,在發病急性期鍼灸不宜立刻介入,在生命體徵平穩後3至5天鍼灸才可介入。然而古人云:“急則用針,緩則用藥。”《鍼灸大成》也說:“凡中風跌到,卒暴昏沉,急以三稜針刺十二井穴。”

  可見古人主張腦卒中鍼灸早期治療,因傳統中醫學並無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之分,所以鍼灸治療中風是不擇時機的。腦出血本身引起的死亡絕大多數在發病的早期,該類患者的治療關鍵是在急性期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癒率,恰當的鍼灸治療在急性期採取也是無可厚非的。穴位都具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合理的治療不會引發出血進一步加重或再度出血。

  因此中風病患者急性期應該儘早選用鍼灸治療,鍼灸越早其預後效果越好,對自主意識恢復就越好,後遺症也越輕、越少,療程就明顯縮短。早期進行鍼灸治療,可有效阻止病情繼續發展,提高神經系統的自我修復與代償能力,明顯改善其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加快自然恢復過程,縮短病程,為日後功能的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風病患者無論在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切不可忽略中醫鍼灸這一重要手段。

  2、治療中風病不同針法簡介:

  (1)傳統經絡辨證取穴針法,治療面廣、取穴靈活,可方便配合溫鍼灸法及電針療法,應用最為廣泛。

  (2)頭針法,包括靳三針法及國標頭針法,可配合電針應用,同時可配合肢體鍛鍊及活動,治療直接針對腦病病灶,對腦病治療應用廣泛而方便,在中風病智力恢復、情感障礙、吞嚥障礙、語言障礙、運動障礙治療中應用普遍。

  (3)醒腦開竅針法,有明確的取穴及穴位刺激量標準,是唯一有量化標準的經過大量科研及臨床驗證的中風病治療手段。

  (4)火針療法,屬強通法,有強大的溫通經絡的作用,對中風病肢體功能恢復,及所併發的肩手綜合徵及肢體水腫有卓效。

  (5)臍針、眼針、腕踝針等微針療法可帶針活動,綜合治療作用強大。小療法大作用。

  3、鍼灸治療中風病作用機理介紹

  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減慢是導致腦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腦區域性組織壞死是目前普遍認為導致中風病的主要原因。有實驗證明針刺治療能改善血液流變學的多項指標,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血漿粘度、還原粘度、紅細胞電泳時間改善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隨著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癱瘓肢體逐漸恢復。

  在頭部頂顳前、後斜線,頂旁一、二線,顳前線做針刺前後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觀察,表明頭皮針對缺血性中風偏癱有明顯改善作用,而對出血性中風偏癱改善不明顯。證明針刺有疏通經脈、調理氣血的作用,改善機體“內結血瘀”的病理狀態,改善血液流變學的多項指標。腦血流圖是一種反映頭部搏動性血液狀態的方法,它能客觀判斷血管的彈性、緊張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臨床作為測定腦血管機能的手段之一。近年來絕大多數研究表明:針刺能使中風患者病灶側波幅低增高、腦血液迴圈改善。

  說明針刺能改善腦動脈的彈性,使其緊張度下降、血管擴張、血流增加,改善了腦部供血和病灶周圍腦細胞缺血缺氧狀況,促進了中風病人的康復。腦電圖動態改變對腦血管病患者的預後判斷有一定參考價值。針刺能使腦電圖α波幅增高,δc/s慢化波改善,異常β、Q、δ波減少,調幅、調率、對稱性改善,各項指標逐漸接近正常水平,尤其是對中風合併多發性腦梗塞痴呆患者針刺後腦波波平趨於增快,波幅趨於增高,α波指數明顯增多,β波指數趨於增大,而Q波指數稍減少。說明大腦皮層興奮性有所提高,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智力和記憶力。

  證實了針刺能調節中風患者皮層的抑制狀態,以增加其代償功能,促進患者腦電活動的有序化,提高和改善了皮層細胞的基本電活動,使中風患者的臨床症狀迅速好轉。通過對腦梗塞患者觀察,發現全血粘度、細胞電泳、血沉、纖維蛋白原、FDP、β-脂蛋白、膽固醇等均明顯高於健康組,血清HDL―C卻明顯低於健康組。

  經針刺治療後血清HDL―C明顯升高,β-脂蛋白、動脈硬化指數明顯下降,纖維蛋白原及全血粘度、靜脈血氨均較針刺前下降。說明針刺後能明顯影響血脂代謝,並調節其比例,使纖溶系統趨向穩定針刺具有調節血清脂質代謝作用,其中T輔助細胞明顯升高,T抑制細胞相對下降,而使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針刺治療能改善微迴圈從而有利於病變部位組織血液供應,建立側枝迴圈。對腦缺血後的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可以減輕腦水腫,減少梗死體積。針刺可抑制缺血性神經元凋亡,提高缺血後腦內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合成或釋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