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二科(關節) 主治醫師 吳紹賓

  民間所稱的“胯骨疼”、“大腿根部疼痛”,醫學名稱“髖關節疼”,簡稱“髖疼”,表現為髖關節或關節周圍令人難受的疼痛。髖關節位置較深,病人很難準確描述疼痛的具體位置,常感覺大腿根部前方、側方或臀部疼痛不適,但用手又觸控不到確切的疼痛點,加上週圍豐厚的肌肉的覆蓋使得疼痛更加難以捉摸,有時伴有彈響、交鎖感及髖關節屈伸旋轉活動受限。

  引起髖疼的病因很多,不同年齡各有其原因。

  對於中老年髖疼,目前臨床診斷多集中在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骨關節炎,對於青少年髖疼,多診斷為滑膜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經簡單治療後,效果不佳,一些髖疼病人常常陷入四處求醫,心情悲觀的困境。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髖疼”病人,始終無法確診,病人則在病情等待和各家醫院輾轉求診中備受煎熬。目前“股髖撞擊症、盂脣撕裂”等疾病在我國骨科以及運動醫學界還是個比較陌生的名詞,大部分醫生對此病缺乏認識和相關經驗,特別是在髖關節鏡技術開展之前,難以明確診斷,因而誤診誤治情況非常多見。最容易被誤診為“股骨頭壞死”、“滑膜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等。隨著關節鏡微創技術和裝置的進步,醫生可以通過微創的內窺鏡手段為“髖疼”患者明確診斷和提供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髖關節鏡微創技術使我們認識到髖疼的另一種常見病症—“髖關節撞擊綜合症”。

  從解剖角度看,正常的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好似頭和帽子的關係。可以想象,如果帽子的內沿破碎和不光滑,勢必摩擦額頭引起疼痛不適;而頭在日益長大,帽子沒有及時換大時,頭也就不適合帽子了。事實上,“髖關節撞擊綜合症”的發生除了一部分為先天性解剖異常,大多數患者還伴有急慢性關節損傷史。類似損傷在足球、滑冰、滑雪、舞蹈、體操、瑜伽、健身擱腿、盤腿久坐、健身房劈叉拉韌帶等運動專案中都經常見到。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在變換髖部姿勢時有彈響聲,或者關節突然卡住的感覺。患側髖部力量下降,急速奔跑或單腿支撐困難。嚴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側臥。

  髖關節鏡外科的進步,不但有助於“髖關節撞擊綜合症”的診斷,更使其治療迎刃而解。

  關節鏡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外科。僅通過2-3個5mm的切口將專用工具引入關節腔中,在電視螢幕上進行手術操作,醫生能夠有效地進行髖關節腔的清理,去除引起撞擊的骨贅,修補損傷盂脣,促進損傷關節軟骨修復等手術步驟。手術創傷小,術後患者恢復快,可早期扶拐下地行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