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其功能之涵意甚廣,舉凡泌尿、生殖以及生長髮育皆屬腎之所司。《素問》諸篇記載“腎主水”,“司二陰”,“主五液”,“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腎主骨髓”。又在《素問·上古天真論》雲:“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由此可知生長髮育,體力盛衰,亦無不與腎有關。在病理上,浮腫、多尿、癃閉、遺精、早洩、陽痿、疝氣、骨痿、腰痛、足軟、頭痛、眩暈、耳鳴、不眠、喘息……甚至老人之大便祕結,壯年五更瀉,以及小便失禁等,無不責之於腎。其他臟器之虧損,亦可從腎治。至於道家所云“守丹田,通督任,固命火”,也均歸之於腎。然在現代醫學言之,則是狹義的,腎臟只為泌尿器官而已。予將腎病之廣義的狹義的合為一談。
腎炎可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之來源有二:一為外來,多由外感引起。一為內發,即腎臟本身病變而致者。且須辨別寒熱虛實。治寒證常用麻、桂、附子、細辛等,治熱證則用知、柏、芩、連、石膏之類,補虛用參、芪、術、桂、草,瀉實可用澤瀉、豬苓、商陸、萹蓄之屬。
慢性者其來源亦有二:一為急性之轉變,一為身體虧損。其證候表現多屬虛寒,習用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等方,補陽藥有破故紙、巴戟天、川椒、肉桂,補陰藥有山萸、枸杞、菟絲、熟地、五味等。
古人論治浮腫,言水之來源在肺在腎,即肺為水之高源,腎為水之本源也。所以中醫治浮腫亦不皆從腎治,宣通肺氣亦是治水之法,而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健脾亦是一法,故古人治水,上中下三焦即肺、脾、腎三髒為治。總之不論急性慢性之腎炎,有浮腫者,皆從水治。
腎炎有發熱之症狀時,仍須分辨虛實,予以苦寒或甘寒之藥治之。腎盂腎炎之發熱,餘體會重用茅根甚效。消除尿中蛋白,可用小量雲南白藥,或有用花生米不去細皮,每早煮熟一兩,不加鹽連湯服,亦有重用附子或重用茅根之治驗。
膀胱炎可分急性與慢性二種,常併發尿道炎,尿中含血且見混濁。八正散、萆薢分清飲及《濟生方》小薊飲子、《類證治裁》之六味阿膠丸,均可選用。尿時疼痛淋漓不暢者加琥珀、檀香等藥頗效。
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甚則血尿,可用四苓、加瞿麥、石葦,或豬苓湯、滋腎通關丸。有用犀黃丸加銀翹、萆薢亦效。
睪丸、副睪丸炎症,有結核性者,有內外傷而成者,有淋毒性者。習用茴香橘核丸、八味丸,有淋毒者加土茯苓、杜牛膝等藥。
遺精雖分有夢而遺與無夢自洩者,然其精關不固則同。丹溪謂:“相火所動,久則有虛而無寒。”其治法多主滋陰。《張氏醫通》引陸麗京語:“遺精之源有三,有斫喪太過,腎氣藏無夢而遺者,當益精以壯火。有勞心太過,心腎不交,酣臥而遺者,當實土以堤水。有思想無窮,所願不遂,妄夢而遺者,當瀉火以寧水。其源各異,治法亦殊。若當清利反補澀,滋患愈甚;當補澀而反清利,陽氣愈微;當升補而反滋陰,元氣愈陷,故不可不求其因而施治之。”
陸氏之言分析較明,治法亦穩,不可以精關不固,輒以收澀為事也。斯症之發生不能離於肝腎。應從陸氏之說認證施治而參以安腦之品,則精固神安,其患自除。但青年每有犯手淫而患此症者,亦即陸氏所說思想無窮之症狀,必須善自修養,克服過去之不良習慣,再以藥力施治,方能生效,否則仍無益也。
漏精者為精關不固,過於滑利,凡見與性有關之刺激,精即瀉出,甚則大便時稍一努力,即滴出精液。此病多見於少年時有手淫惡習,結婚後縱慾過度,腎虧之極矣。但不宜單純補腎,應以固澀為主,如:骨碎補、芡實米、花龍骨、沙苑子、石蓮肉、金櫻子、刺蝟皮、桑螵蛸、五倍子、白蓮鬚、韭菜子、黃魚鰾之類。
神經衰弱患者,常見有早洩、陽痿、性慾減退症狀,此與督脈有關。治陽痿、早洩,須壯髓益精,溫陽補腎,且要節慾培元以冀痊可,不應以壯陽之藥取快一時,揠苗助長,欲速不達也。補腎及興奮藥,有鎖陽、仙茅、鹿茸、淡菜、海蔘、海馬、雄蠶蛾、膃肭臍、蛇床子、肉蓯蓉、破故紙、淫羊藿、陽起石、九香蟲、巴戟天、葫蘆巴、紫河車、紫白石英等,有用麝香、樟腦、乳香三味合丸,治陽痿頗效。尚有精液稀薄,缺乏精子者,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雪蛤蚧、鎖陽、鹿茸等藥均有效。
遺尿、多尿及老人頻尿,均是腎氣不足,山萸肉、金狗嵴、石菖蒲、益智仁、桑螵蛸、韭菜子、覆盆子均可用。然柿蒂、內金、香菇、木瓜亦可治頻尿及小便失禁。
泌尿系統之結石病,須用消石法加利尿藥治之。如朴硝、滑石、瓦楞子、魚枕骨、海浮石、海金沙、苜蓿、萹蓄、瞿麥穗、土茯苓、杜牛膝等。眾所周知金錢草可治結石病,餘體會四川及江西產者效果為好。治結石不但要消去之,且須預防其再生,餘用血餘炭、六一散及薏仁米,亦頗有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