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呂志勤

  焦慮是指人們對於所處的不良環境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反應。由於有焦慮的產生,迫使人們能萌生出逃避或擺脫這種不良環境的主觀意願,故在一定程度上,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體會。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針對所接觸到環境或事務可以產生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如高考前的學生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比賽前的運動員會四肢發涼、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隨著處境的改善,產生的症狀會慢慢消失,情緒趨於穩定,這就不能算病。只有對那些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小挫折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的人來說,才能算病。在臨床上,我們把由很輕的原因所引發的,以比較嚴重焦慮為中心的一組症狀稱為“焦慮症”。按照現代心理學的劃分,焦慮症屬於中度心理不健康的範疇。隨著社會發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患焦慮症的人數不斷上升。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為3~5%,我國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也逐漸上升到2~3%,尤其在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群體如科研、教學、機關、管理等職業中的患者數要高於體力勞動者,因此對這部分人群的關注是十分必要的。

  1、臨床表現

  焦慮症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前者多見於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的人,後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係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分患者誘因不典型。臨床上醫師常把焦慮症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

  (1)急性焦慮:也叫“驚恐障礙”。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在夜間睡夢中多發生,有瀕死的感覺。患者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憋悶,喉頭有堵塞感和唿吸困難。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唿吸造成唿吸性鹼中毒(二氧化碳唿出過多導致血液偏鹼性)又會誘發四肢麻木、口周發麻、面色蒼白、腹部墜脹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懼,使患者精神崩潰。這類患者就診時往往情緒激動、緊張不安,常給醫師一種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慮發作持續幾分鐘或數小時,當發作過後或適當治療後,症狀可以緩解或消失。

  (2)慢性焦慮:也叫“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常在慢性焦慮的背景上產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焦慮的症狀。一般慢性焦慮的典型表現有五大症狀,即心慌、疲憊、神經質、氣急和胸痛。此外還有緊張、出冷汗、暈厥、噯氣、噁心、腹脹、便祕、陽痿、尿頻急等,有時很難與神經衰弱或其它專科疾病相鑑別,故需要醫師對病情有全面細緻的瞭解,以免誤診。有時候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有助於排除器質性疾病,像心電圖、X線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可以幫助醫師查出疾病。不過,焦慮症的主觀症狀雖然嚴重,但客觀體徵卻是很輕或陰性。

  2、 焦慮症的預防與治療

  患焦慮症是件很痛苦的事,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又會給周圍的同事造成關係緊張。但是應該認識到,焦慮是正常人也有的情緒表現,只有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病態。因此,正確學會陶冶情操,調節情緒,就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特別對於那些性情急躁、性格內向的青少年人來說,要不斷克服性格上的弱點,學會與周圍的同事和睦相處;提高處理複雜事物的能力,心態平和與處世不驚是預防焦慮產生的有效手段。

  (1)心理治療:在心理醫師的指導下,充分認識焦慮症產生的原因和背景,學會轉移或化解精神壓力。通過與親人和朋友的思想交流,或調節休假日的生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精神負擔和焦慮。

  (2)飲食治療:患有焦慮症的患者,飲食上應有所注意。一般對有消化道症狀的患者說,應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飲暴食或進食無規律,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加重症狀。對有心臟症狀的患者,則應遠離有刺激性的菸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為它們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速、心臟早搏等,使已有的症狀更突出。建議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進食後不要馬上休息。對於腹脹、便祕者,也可以服用助消化和通便的藥物。

  (3)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焦慮症的主要手段,如果與上述方法聯合使用,常可以控制症狀、縮短療程。在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屬抗焦慮藥,它們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邊緣系統、丘腦、杏仁核等部位,能明顯改善情緒、對抗焦慮,如苯二氮卓類(地西泮、氯硝西泮、佳靜安定、羅拉等),或怡諾思、賽樂特、左洛復等抗抑鬱劑。但是此類藥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或成癮性,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得濫服。此外還可以針對不同系統突出症狀加用一些其它藥物,如心慌可加用心得安、倍他樂克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嗎丁啉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