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免疫科 主治醫師 郭玲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什麼病
  類風溼關節炎,簡稱RA,是一種常見的風溼病,以慢性、破壞性關節病變為特徵,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主要累及周圍關節,如手的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顳頜關節等,任何年齡均可發病,30-50歲多發,男女比例為1:3。RA表現為病變關節的疼痛、腫脹、晨僵,可導致關節的畸形、功能喪失。除關節炎外,還可出現類風溼結節,引起眼、肺、心臟、神經、血液等系統的損害。多種自身抗體的檢測有利於疾病的診斷:如類風溼因子(RF)、抗環狀瓜氨酸(CCP)、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GPI),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體(AKA)、抗RA33等。急性期有血沉、CRP等炎性指標升高,超聲檢查可發現滑膜炎,利於早期診斷,X線檢查可發現關節破壞。RA對關節的破壞是持續發展的,關節破壞在發病早期進展很快,2年內致殘率高達25%,3年內則高達70%。RA致殘率超過了腦血管疾病,成為致殘性最高的疾病。早期積極治療的病人能獲得更高的緩解率和更長的緩解時間。
  如何治療
  治療以改善病情藥物為主,常用的藥物包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羥氯喹、雷公藤多苷、艾拉莫德、白芍總苷等;關節炎急性期可應用中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藥、雲克等;有嚴重的關節外病變時需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及環磷醯胺等免疫抑制劑;難治性RA可應用生物製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如何進行手部功能鍛鍊
  除藥物治療外,在關節腫痛不明顯時,需重視手部的功能鍛鍊!
  動作一:上下襬手:雙臂平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下
  第一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向上抬起,姿勢類似向別人打招呼,儘量做到擺動的最大幅度;第二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逐漸放下,並低於腕關節平面,前臂有向前牽拉的感覺;第三步:保持6秒鐘放鬆。


動作二:左右擺手:肘關節支撐在桌面上,手背面對自己
  第一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向小指方向歪;第二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向大拇指方向倒,姿勢如同搖手。

動作三:逐一對指
  第一步:用示指接觸大拇指;第二步:用中指接觸大拇指;第三步:用無名指接觸大拇指;第四步:用小指接觸大拇指。


  動作四:握拳平展
  第一步:五指屈曲,握成拳頭狀;第二步:五指放開,儘量伸直。

     

  另外還可以晨起洗臉時用溫水浸泡雙手10至15分鐘,同時用揉捏關節部位,可有效緩解晨僵;有時間可以晚上睡覺前也做一遍;腳有腫痛的患者每晚以同樣的方式做腳部的水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